暑假期间,电影《战狼II》票房飘红,掀起中国军事动作片的新高潮。在各地影院中,《战狼II》播放前,都会加映国防部征兵短片,携带新式枪械的我军战士透着昂扬的斗志,让人目眩神迷。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单兵武器有了天翻地覆变化,以精锐的特种部队为例,不再是当年“一根绳子一把刀”“一支步枪几颗雷”的面貌,配套枪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结合公开信息,不妨盘点一番当下解放军战士都在用着哪些国产名枪。
92式手枪 为子弟兵专配
长期以来,我军都使用仿制苏联TT-33的54式手枪,威力虽大,但毕竟是别人的设计,后坐力大,较难掌握。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军决定研制新一代枪械时,就决定专门针对中国人手型研制全新的单兵自卫武器,其成果就是92式自动手枪。细看该枪,总体布局与54式有些类似,但细微之处却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例如全枪尺寸充分考虑到中国人体貌特征,在保证手枪指向性,提高快速射击准确性的同时,着力优化手枪握把线型,控制尺寸,克服了过去54式手枪握把过大、持握不稳的问题。
奇妙的是,92式手枪罕见地推出9毫米和5.8毫米两种口径的型号,前者杀伤力强,“一击即倒”的制敌停止作用好,但由于子弹大,枪支容弹量变少,而后者用的5.8毫米子弹穿透力强,近距离对防弹衣有较高的击穿概率,适合突击行动。
装备部队后,战士们普遍反映92式手枪的后坐力小,使用时不会震手,容易掌握,射击精度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5.8毫米口径的92式手枪重量轻,便于携带,火力持续性强,即便在海外市场上,这种口径的手枪也受到许多外军的好评。
95-1式突击步枪 更适应实战
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手持95式突击步枪(也称自动步枪)的解放军通过罗湖口岸的一幕,让所有国人热泪盈眶。作为世界上最短的突击步枪之一,95式步枪在国际军界颇受关注,尤其它使用的5.8毫米步枪子弹穿透力强,并针对我国缺少铜资源的客观现实改用涂漆钢壳弹,从而能保证子弹的大规模生产与供应。
20年过去了,中国科研人员听取部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95式步枪进行了大规模改进,推出了全新的95-1式突击步枪。与原型枪相比,95-1大幅修改了扳机护圈,取消了前方的小握把,这给枪身上加挂榴弹发射器、激光瞄准具等辅助装备腾出了更多空间。它的保险/快慢机也从枪尾改到了握把左上方,可以单手打开保险,切换单连发,使其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鲜为人知的是,随着我国材料技术快速进步,95-1采用了全新的军用塑料,克服了老版95式步枪使用时间一长,枪身磨白磨花的问题。另外,95-1式步枪的瞄准火线降低不少,瞄准更舒适,更安全,同时瞄准具卡槽也得到改进,解决了过去结合不紧,瞄准具容易移位的问题。
整体而言,95-1式步枪在保证既有95式作战性能的前提下,人机工程更好,可以加装更多辅件以提高作战能力,更适合未来战场的需要。
88式通用机枪 定位“占尽优势”
30年前,世界上出现“中口径通用机枪无用论”,打算用小口径班用轻机枪与大口径重机枪相配合,支持步兵作战,取消以7.62毫米口径为代表的通用机枪。可随后的战争中,小口径轻机枪射程近,支援能力弱,大口径重机枪过重,步兵难以携行,外军不得不又重新配发中口径的通用机枪。
与之相比,中国兵工部门推出使用5.8毫米口径机枪弹的88式通用机枪,这是世界上最轻的通用机枪,达到了以班用轻机枪的重量发挥重机枪的火力,必要时还可与普通步兵共用弹药,持续作战能力更强,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小口径通用机枪。
即便包括三脚架,88式机枪也只有11.8公斤重,搬运很方便。它采用弹箱供弹,备弹接近250发,持续射击能力强,可有效压制敌人火力。它所用的特制5.8毫米重子弹,在800-1000米仍有很强的杀伤力,可压制对手的7.62毫米口径通用机枪,与之相比,5.56毫米子弹对1000米左右的目标杀伤力极差。
作战中,88式的重量比西方标准中口径通用机枪轻得多,能更方便地伴随步兵作战,威力又比西方小口径轻机枪更大,能在对手射程外实施压制,可谓“占尽优势”。
89式重机枪 “轻量级”佼佼者
好莱坞电影《第一滴血4》结尾处,史泰龙饰演的角色用12.7毫米口径重机枪横扫敌,子弹将对手打成两截,令人震撼。与别国12.7毫米重机枪主要靠车载不同,我军的89式是世界上唯一可由步兵携带,伴随步兵冲锋的重机枪。
在重机枪研制上,我军长期要求“轻一点,再轻一点”,在此指引下,国产重机枪的重量一减再减,89式重机枪更是轻到极致,仅重27公斤,居全球前列。分解后,只需三个战士就能携行,很适合山地游击战。
89式重机枪射程为1500米,可杀伤敌人集群目标,压制轻型武器火力点,击毁轻型装甲目标。与美国经典的M2HB重机枪相比,89式射击散布稍大,远程精度不高,但由于重量轻,易于机动,89式重机枪作战中能快速接近敌人,射击后又能迅速转移阵地,躲避敌人反击。
11式榴弹枪 具备狙击功能
众所周知,各国军队往往以20毫米口径作为区分枪炮的标准,但随着号称“步兵大炮”榴弹枪(也称自动榴弹发射器)日益普及,这一界线逐渐模糊了。具体到中国,兵工战线在榴弹枪研制上突出“轻量化、高精化”思维,像我军装备的最新11式35毫米榴弹枪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具备狙击能力的榴弹枪,是敌方机枪手、狙击手的噩梦。
与外国榴弹枪以多发连射、面杀伤为主不同,11式榴弹枪追求单发高命中率。它射程很远,可对3000米距离的集群实施压制射击,准确击毁1000米距离上的轻型装甲目标,甚至能将榴弹打入800米外的碉堡射口,这一特点非常适合巷战,如果一发榴弹打进密闭坊间,就足以使躲在里面的敌人丧失抵抗能力。
该枪采用智能化数字瞄准具,只需按动几个按键,就能自动解算出目标瞄准点,无需射手自行演算,从而大幅提高作战反应速度。它采用弹鼓供弹,虽然火力持续性不如弹链供弹,却能让武器在武装泅渡后立即使用,而采用弹链供弹的武器的供弹口往往在泅渡过程中混入泥沙,极易出现卡壳问题。
作为我军首创的全新装备,11式狙击榴弹枪已装备一线部队,它标志着中国轻武器研制逐步摆脱过去的“紧跟路线”,走上“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全新道路。
11式“战略大枪” 赶美超韩
自从21世纪初美国提出“点面火力结合”的单兵作战系统(OICW)概念后,这种赋予步兵超强火力的枪械始终处于“光开花难结果”的状态,除开韩国列装性能类似的K11步枪外,别国军队都未能“越雷池一步”。直到去年,解放军报社主办的《环球军事》杂志登出中国海军陆战队巷战训练的照片,眼尖的军迷发现陆战队员们用上搭配袖珍火控计算机的大威力枪械,网友昵称为“战略大枪”,这就是我军最新的11式单兵作战系统。
11式“战略大枪”由5.8毫米突击步枪和20毫米榴弹枪集成,枪身上方装有独立的火控计算机,通过编程能实现榴弹在目标上空指定高度空爆,更有效地杀伤敌人。11式采用独立式瞄准具,能快速更换微光、红外等功能的夜视器材,环境适应性更强。11式“战略大枪”瞄准具内的图像经过火控计算机处理,可显示在战士的头盔瞄准具上,射手躲在墙角,只需探出枪口就能射击,安全性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