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成立以来,上海微创医疗已经在10大微创医疗领域,拥有了200多个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医疗产品,产品得到80个国家超过5000家医院的临床使用,平均每18秒钟就有一个产品用于救助患者生命。特别是近几年来,微创医疗创造了在科学家、教授云集的高校科研院所都十分难得的“创新神话”——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国心”打破垄断
国内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品质的国产心脏起搏器刚刚在上海微创诞生!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可帮助患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国内有约100万心动过缓患者,年新增病例约30万-40万人。但由于我国没有完全掌握起搏器的核心技术和并缺乏产业化经验,我国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费用昂贵,其中约70%花在了购买进口起搏器上。这道高高的门槛,让我国家一年仅有约8万患者接受了起搏治疗。
刚刚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批准的RegaTM心系列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则能帮助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节省约三分之一的医疗费。“而且,这款起搏器是世界上最小体积的,特别适合中国人的身材。” 微创医疗旗下的创领TM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励告诉记者,最小“中国心”获批上市后,将用国际品质、国内价格,彻底打破“外国心”高价垄断市场的局面,让更多中国病患得到创新实惠。
拯救心脏“新武器”
除了心动过缓,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瓣膜病之一。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作为近年来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术,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5个国家、超过30万患者植入TAVI产品;我国于2010年由葛均波院士实施首例TAVI手术以来,累计临床植入量仅为800例左右。为此,微创医疗正在研发拯救心脏的另一件先进“武器”——VitaFlowTM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输送系统。
这项主要用于治疗严重钙化性的主动脉瓣狭窄新产品,还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却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性和领先性,本月成功获得了数亿元人民币的对外融资。“这是微创集团的子公司首次仅凭借处于研发临床阶段的产品线就成功对外融资,充分反映了知名投资者对微创技术和创新的高度认。”微创集团首席技术官罗七一博士表示,VitaFlowTM将于今年内完成一年临床试验随访,有望在2018年获CFDA批准上市。
创新“聚宝盆”
除了心脏介入领域,上海微创还在骨科植入与健康、电生理医疗、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心律管理、糖尿病及内分泌管理、外科手术等十大领域握有创新“金刚钻”,各项技术产品已注册专利1600余项,逐步引领中国扭转了在微创介入治疗完全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是什么让这家起步不早,起点不高的民营企业,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创新,层出不穷拿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新产品呢?原来,微创集团在内部创造性地铸造了一鼎“创新反应炉”,学名叫做“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去年,这种独特的企业创新模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
据介绍,“创新反应炉”的炉体是“10+5”联合舰队企业运营模式。“10”分别代表公司十大业务板块,各自由1家或多家子公司组成,各有自己独立的市场定位、管理团队及投融资渠道;“5”则犹如“补给舰”,统一为各大业务板块提供后勤保障。炉体内,在研产品常常上百个,创新“助燃剂”——“1+12+1”平台则让各种创新元素充分反应。前后两个“1”分别是:与市场和科技界的对接口和信息窗,以及针对集团现有产品展开的网上服务和数据收集。12个高度细分与专业化的平台,囊括了从产品创意直到上市后“医生培训”整个创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个看似简单的等式,却像一只“创新聚宝盆”,保证了上海微创医疗在钱少人少的情况下,常常能打出一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好牌”。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