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2018米其林上海指南》的发布会开始前,众多主厨出现在现场等待颁奖,其中大部分都是熟面孔,预示着今年的米其林指南不会有太多惊喜。果不其然,尽管三星餐厅增加了一家,但却是去年就呼声极高的Ultra Violet再添一星。因此今年的二星餐厅就从去年的7家变成了6家。一星餐厅为22家,相比去年是增加了5家。
米其林上海指南发布的第二年,结果让外界感到平淡。“去年指南发布后,部分餐厅的水准受到质疑,但在新指南中,没有一家餐厅掉星,米其林依旧维持之前的判断。”去年三星餐厅唐阁就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记者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都冲着米其林三星而去,但对于部分菜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疑声却始终存在。例如一位网友就详细记录了“米其林摘星之旅”,尽管对唐阁的大部分菜品都评价较高,却在吃西芹百合炒甜豆时发现了一只小黑虫粘在菜上。此外,喜粤8号、鹅夫人、老正兴等多家餐厅的评价页面上,也能看到“摘星而来”却认为“不够出彩”的评价。而在“必比登美食推介”中,南翔馒头店、金刚馄饨还有面等餐厅也被上海人吐槽。
除了众口难调这一客观原因,中国餐饮太过复杂,也是发端于法国的米其林难以获得认可的一大原因。中国餐饮在内部之间就有非常大的差异,八大菜系也不足以覆盖。再加上上海不仅国际化程度高,也汇聚了众多国内美食。如此复杂的背景下,要选出能够代表上海的米其林指南,也确实不是易事。
事实上,和去年一众微信号蜂拥而上,抢夺“米其林红宝书”这一热点相比,今年的朋友圈安静了不少。从米其林指南初入上海时的巨大期待,到发布之际的争议纷纷,再到今年逐步“风平浪静”,米其林上海指南要获得上海的吃货、老饕们的认可,恐怕还需要进一步读懂中华美食、海派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