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月
杨文丰
  杨文丰

  在这个世界,天上人间,还有什么会被遍布地球村十六七亿华夏儿女同时仰望呢?

  唯有中秋月——中华民族的心上月!

  有哪一年华夏儿女不集体仰望中秋月?天上明月朝下看,必会惊异于黑夜柔软的寰球上,正遍布仰望的眼睛——每一只黑眼睛里都高悬一轮中秋月!

  中华儿女望月,并非完全出自爱美的本性,起初,大抵是出于对月的神秘想探望个“究竟”,出于人在自然(月)面前低下的地位和眼睛朝上的所为。确实,你在旷野,只要这么一站,仰头一望,这夜不算很黑可苍苍茫茫,那海天深处正悬一轮白玉盘。

  中秋月已成为华夏儿女的心上月!

  这心上月静,幽静、恬静,略泛凉静。心上月很单纯,远离尘嚣,教这天地间满贮同一的月光,同样的素简,连味儿都没有。心上月也闲寂、清寂,似月夜桂花跌落王维的鸟鸣涧,自唐至今并不见强烈可感的起伏与波动,不灼人不袭人,只是悄悄地,轻轻地,带点儿落寞。心上月清幽,属于偏暗的清幽,像刚从古宅后山爬满的苍苔上浮升上来,带些些泉水、空气透明,染安闲,惹幽雅,似乎很接近辞典对“幽”的诠释。事实上,这心上月,任何时候都是幽美的。心上月还教你玄想:这月上该玄静阴冷,清辉四溢吧,那影影绰绰的莫不是游移的嫦娥、吴刚、玉兔,抑或广寒宫里的蟾蜍吧。幽明月光落满地,不重形倒生精神,让人迷惑月光是从地下浮涌上来后,改行似雾般而匍匐在地,不弥漫,庶几可搬运。“月光光,耀耀光,船来等,轿来扛……”祖母曾教童年的我如是唱。月光迷幻,不是有踏月之说吗?你朝满地月光猛一脚踏下去,何见月光四溅?即便切下长城那么多月光,也难以砌起一堵墙,月光依然夜深还过女墙来。月光不玩弄玄虚哲学。我们大抵听过荷叶承雨“的蓬,的蓬”的声响,月光有实实在在的光压,却似爱情,自由、轻松、美好得让你难于感觉有什么压力,实中含虚,虚实相依。可谓重神不重形是月光,内敛不张狂者,还是这月光!

  古往今来,人与月长期存在两种关系:一是物质物理式联系,使眼睛有月可观,月对人产生引力,月光和潮汐影响人寰;二是诗性精神联系,唯如此,被呼为天上的一团银,才成为中华儿女中得心源月——心上月。 心上月成了华夏儿女的感情月。中秋不也是望月节么,中秋节体现了华夏民族观节令感物候的幽微和细致,也表现了精骛八极的辽远与浪漫。

  中秋节更是思亲节和情人节,玉成了华夏民族献给地球村最高、最接地气且是基于自然的最浪漫的情感贡献!华夏儿女,由冬入春,从夏至秋,你能说有哪一天不是在朝中秋节走?

  心上月是华夏儿女的福祉月。仰望心上月,不就是对纯净纯洁的仰望、不分贫贱不交银两的仰望吗?不就是对光辉、美丽、美满、团圆、幸福的企盼、承受和眼含敬畏的仰望吗?且满身披挂闪烁的银波。

  心上月还是华夏人月关系美好的月。人与自然,如果硬要说确实存在过所谓的和谐关系的话,依我看,也只有这“人月关系”。

  人月相亲,月寄人生,在于尘寰恒存花好月圆的美好。曾经未受什么污染的天上月,已然是华夏儿女心上的圣月,使月美好的关系被推向极致,推至了最高层的大例证!

  想想,中华儿女的心上月,乃自唐朝以降,才愈加明亮、晃荡、叮当作响起来。以李白为代表的唐朝诗人,吟咏了月,更明亮了月,绣口一吐,诗句的月光便光耀了半个盛唐。苏轼接力吟月问月又访月,月光般的感悟,简直就是月光下打扫不尽的树影……

  啊,今夜,月在故乡明,月是中国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庆祝国庆 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庆祝国庆 上海新闻
   第A05版:庆祝国庆 上海新闻
   第A06版:庆祝国庆 文娱新闻
   第A07版:庆祝国庆 文娱新闻
   第A08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郊野大地
   第A09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郊野大地
   第A10版: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连载
   第A15版:阅读
   第A16版:家装专版
身边的幸福
明月照故乡
书信和邮票
中秋月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接送趣事
孝心车位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中秋月 2017-10-04 2 2017年10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