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生活
顾 土
  ◆ 顾 土

  过去一说去农村,就被形容为“到艰苦的地方去”,是下放、叫锻炼;现在呢,都说是怡情养性、是宜居,住的房子则叫做别墅。

  我生活的这几十年,有三次去了乡村。一次是1969年,随父母赴江西余江锦江镇,学会了南方农活;一次是1975年中学毕业后去北京平谷打铁庄,北方农活干了一个遍;还有一次是现在,与北京市区的距离和当年插队的地方差不多,在京郊农村。当然,现在一天到晚不再停电了,还有高速公路和地铁,处处可见超市和饭馆,连麦当劳都延伸到附近,不要说猪圈,就是鸡鸭也不见了踪影。

  不过,虽说这里早已叫做城市化了,但时刻还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那种随意。

  社区外面开了一家饭馆,经营早餐,厨房的窗户就朝着社区的里面。清晨起来,发现邻居们不必走出社区,就可以拎着油饼回家,原来,他们手举放着零钱的小筐,往饭馆厨房的窗户里一伸,退回来的就是油饼了。

  20多年前一说超市,都会惊奇得不行,因为那是舶来品。怎么,没有柜台,不用售货员盯着,还能买东西?可现在,我家附近每公里至少有两家超市,货架上还摆着外国香烟、啤酒、巧克力,与油盐酱醋臭豆腐挤在一起。一大早起来,别看几点开门,只要超市老板正在门口刷牙,漱口水就吐在你眼前,便说明可以走进超市随意转悠了。登上二楼一看:嘿,老板娘和孩子们还在那里呼呼大睡,脚丫子正放在江米条和沙琪玛旁边。夏季的夜里,超市的门洞开,里面的人都已进入梦乡,你依然可以走了进去,拿出啤酒,对着睡眼惺忪的老板喊一声:钱放柜台上了啊!回答一般都是:这么晚了,咋还不睡?

  公共汽车站分布在社区门口,但分市公交和区公交,所谓区,其实就是从前的县。一跨上县公交,你随时可以感受到什么叫乡里乡亲。每到一站,有人一上车,叔伯婶姨姑姑姑父的便呼喊起来。在这种车里坐着,你不必担心没人让座,晚辈肯定让长辈,谁让大家还没出五服呢。即使司机,多半也是熟人,“大侄子,你到前面拐过弯就踩一脚!”“老叔啊,到我家门口别忘了停一下!”好几次坐在车上,车一下开进了加油站,乘客统统下车在加油站外面等着。我从没听见乘客有什么怨言,谁叫他们和司机低头不见抬头见呢!

  在乡村生活,活得就是随意,买几根葱是不需要掏钱的,不是买茄子时顺便送你,就是在地头顺手拔一把。但是,随意也有随意的尴尬。公共汽车站牌只有熟人才明白,牌子上的那张纸早已失去了踪影,白白的一片,但无人在意,谁还不知道自己该在哪儿下车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教育专题
   第A15版:教育专题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4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家装专版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乡村生活
如昨
图片新闻
初秋两题
世界上最小的首都:马累
命运是一粒客途的尘埃
啤酒不朽
无题(471)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A21乡村生活 2017-10-15 2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