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余村再出发,一路绿意金光(下)
何建明
生态滋养的新农村 鲍高峻 摄
  ◆ 何建明

  那天晚上,村里安排我在廊桥边的一家名为“政政”的民宿住下。女主人邵娟不是下姜人,她的家在千岛湖。她以前在北京和杭州做生意,前年与哥哥一起来了下姜一次,就被这里迷住了。后来她与家人商量,决定在这里开家民宿,既做生意,也能把家建在“最美”下姜。就这么简单,投下二百万元,从一村民手里租得廊桥边的一栋房,就变成了现在这民宿。邵娟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园来装点。

  外乡人在下姜落户做生意,并非邵娟一家。 “我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美。生意做多大是次要的,我觉得每天能在这么美丽的地方生活,就是最大的愿望。”“最终就是为了给孩子、给自己一个好的家园。在下姜,我找到了比想象中还要美的家园,所以甘愿从此停泊在此。“邵娟说这话时,眼里充满了对下姜的爱意。下姜同样让我和所有远方的客人心生恋意。

  第二天一早,新担任村支书的姜浩强就带领我们往下姜村对岸的观景台攀登。站在半山腰的“宁静轩“观景亭前,俯瞰下姜全景,好一派摄魂之美!你瞧,那座为小山村遮风挡雨的大山,青翠碧绿,晨曦中的雾气半仙半实,让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从村庄前面穿流而过的“S”形凤林港水,如果不是因为刚刚一场大雨之故,应该会带给山村无比的妩媚与诗意!当然,不得不说的还是下姜的村貌。

  瞧那白墙黛瓦、方窗斜顶的一片既重叠连体又肩并肩的徽派建筑,恰似一片撒落在人间的天珠奇宝,着意嵌在溪流湍急的“龙嘴”之上。那宽阔而伟岸的廊桥,则把村庄与隔岸相望的另一片绿色天地连在一起,令下姜更加开阔而款款有型。

  现在的下姜,全村年收入为5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这两项收入分别是2001年的16倍和10.2倍。”老支书姜银祥介绍说。

  “我们下姜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情特别深。他在浙江工作期间,连续4年每年来一次;到了北京后,仍然关心我们下姜的百姓,并专门写信鼓励我们的发展、关心我们的生活。全村人民也对习总书记怀有深厚感情,自发建起了一座‘思源亭’……”老支书姜银祥颇为动情地抚摸着“思源亭”内那块刻着习近平2011年5月2日写给村里的一封信的内容的纪念碑,一字一句念出声来:我在浙江工作曾4次到下姜村调研,与村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间,我离开浙江工作已经4年多了。4年来,在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带领下,在广大村民共同努力下,下姜村又有了新变化,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你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下姜村实际,努力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党员干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千方百计为百姓排忧解难,努力做村民的贴心人。

  “可以说,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一次次对我们的引领和帮助,下姜村不可能有今天。”老支书姜银祥断言。

  “说来你可能不相信。2001年前,小小下姜村,人口不到六七百,露天厕所却有一百多个,加上家家户户散养生猪,一年四季,满村都是臭烘烘的。”老支书姜银祥摇头说道,“那个时候,外人如果想到村里来看看,我这个当支书的会千方百计挡着不让他来。实在不好意思嘛!”他说。“习书记第一次到下姜是2003年4月,那时我们村里还都是土房子、泥土路,垃圾满地,污水到处流淌。习书记一边走一边跟我说,要搞好村里的环境和生态,要整治好村容村貌。他格外关心村里的困难群众,要求我们多帮助他们。从那时起,我们把治理村容村貌、美化环境列入村建设的‘重头戏’。针对贫困人员,村党支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党员关爱基金’,给村里60岁以上的党员和困难群众每月补贴60元。2004年,习书记陪着中央领导来淳安,当晚见我们村干部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钟了。他一开口就说对不起,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那一次我们向他重点汇报了想解决村里养猪和环境脏乱差的矛盾,准备推广沼气项目。习书记马上说这个项目好,回到省城后,他又专门指派专家来我们村里调研,上级有关部门也很快帮助我们启动了沼气能源示范村建设。2005年3月22日,习书记再次来到下姜。那天下着雨,他不顾道路泥泞,连口水也没喝,就去村民家看沼气池。他还非常风趣地说,他曾经是建沼气池的专业户!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们下姜成了全县第一个沼气示范村。可别小看这沼气项目,它对我们改变几百年来的生活习惯和环境问题起了根本作用。会计给我算过一笔账:一户农民用沼气,就能节省300元电费;一个沼气池,使用一年减少农民伐林3.5亩,减少排污水146吨。十年来,仅这一项,我们就保护了350亩山林。“老支书算着这笔账,喜上眉梢地对我说:“村民们不用再上山去砍柴,山就变青了。山青了,水跟着也绿了。环境一好,就有人来参观旅游了,这样村里就有人开起了农家乐。一家发了财,跟着就有第二家、第三家……再后来,我们又按照习书记留下的‘要保护绿水青山’‘发挥好生态优势和山区的后发优势’的话,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

  今天的下姜与十多年前的下姜,用翻天覆地四个字形容,实在是不够的。

  在今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道路上,像这样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砥砺前行的,何止是余村,是安吉,是湖州,是整个浙江大地,是全中国!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国人梦想的美丽、富有、幸福、快乐的诗意天堂!

  (选自《那山,那水》 红旗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8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好吃周刊
   第A2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A28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从余村再出发,一路绿意金光(下)
试飞英雄
懂得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2从余村再出发,一路绿意金光(下) 2017-10-26 2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