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设计师胡晓云:~~~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设计师胡晓云:~~~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设计师胡晓云:~~~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设计师胡晓云:~~~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设计师胡晓云:~~~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设计师胡晓云:
跨越时空洗礼 重温伟大开端
方翔
  外墙青红砖交错,门楣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兴业路76号的这幢建筑,见证了中国自此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漫步其中,恍惚中犹如跨越时空,这里摆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和资料。

  “昨天在《新闻联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我非常激动。”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展项目总设计师胡晓云说,“特别是面对党旗,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更是让我心潮澎湃。”

  胡晓云介绍,在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的地方,背景是一组铜版浮雕像《起点》。这幅巨型铜浮雕以艺术性手法,层次分明地带领观众踏入20世纪上半叶风云激荡的中国社会,更以一种神圣庄严的笔调,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始。

  “我们运用先进的照明技术,使整个展览空间明亮起来,改变传统革命馆的压抑、沉闷感。”胡晓云表示,展厅局部展示通过重点光源的突出主题引导便于观众观看,环境光和重点光主次分明互不干扰,且让主要展示面呈现出宽阔、高大的立体效果,很好地配合了主题内容的展示。

  要在空间略显局促的一大会址之中,展现一个伟大的党、一段伟大的历史、一群伟大的人、一曲慷慨激昂的史诗,不仅十分必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地重要。然而,这种必要和重要,给展览的打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便于当代观众理解,设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展陈内容伴随着观众的参观脚步,峰回路转,“润物细无声”地、自然而然地延展到观众面前,摆脱了纪念馆常见的展板竞相排列的单一展线,也回避掉了蜡像、多媒体、地面塑形等手段的繁杂铺陈,充分演绎主题和内容,使展陈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

  “展览中‘重中之重’的艺术品,当属二楼陈设的白铜雕塑‘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如题图 新华社 发)

  这组生动的群雕,采用的白铜材质给人物增添了冷峻的厚重感。一群人围坐在一张会议桌前,他们服饰、姿势、表情各异,但目光都注视着右边一位戴眼镜男子。这位男子就是李达,他正在宣读着什么。原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的神圣时刻,在雕塑家手中定格了。“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就是这组群雕的名称。

  “一大会址纪念馆中的展览设置了许多艺术化情节,这些情节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参观者融入、感受这种现实与历史的变幻与交错,细细品味小情节之中的大味道大文章。”胡晓云表示,在最后的尾厅以追梦和缅怀为基调,展区内设置了缅怀墙,观众站在特定区域向革命先烈鞠躬,眼前的屏幕上立刻展现出一束束彩色鲜花,庄重的仪式提醒着每一位参观者:我们在感恩和平,感怀幸福生活的同时,更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本报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教育/金山教育
   第A2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不忘初心铭记奋斗历程 牢记使命续写辉煌篇章
“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跨越时空洗礼 重温伟大开端
石库门也是红色文化之门
我们走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新民晚报要闻A04跨越时空洗礼 重温伟大开端 2017-11-01 2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