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昨晚献演艺术节~~~
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昨晚献演艺术节~~~
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昨晚献演艺术节~~~
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昨晚献演艺术节~~~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昨晚献演艺术节
“大秦之声”
回响申城
厉苒苒
■《易俗社》演出照
  传承延续千年的秦腔有着“中国戏曲鼻祖”之称。作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唯一参演的秦腔剧目,昨晚,由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惊艳登场。百年剧社讲述百年戏园故事。该剧让沪上观众体验了一把极具厚重气息和生命感染力的“大秦之声”。

  与莫斯科大剧院、法国芭蕾舞团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来自西安的易俗社堪称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座“活化石”。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感召下,陕西一批仁人志士创办了这个新型艺术团体——易俗伶学社(后更名西安易俗社)。

  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脱胎于百年易俗社的风雨故事——全剧以“护社”“拜师”“创排”“追随”“登台”“坚守”“圆梦”七场戏来展现易俗社从初创到解放初期近40年的峥嵘岁月。

  剧中主演、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易俗社社长惠敏莉告诉记者,《易俗社》剧本的构思其实5年前就有了。但由于易俗社历史曲折,史料丰富,要将百年历史浓缩在短短两小时内是一件极难的事。“我花了很长时间四处求贤写戏,但大多数的编剧都是高兴而来,为难而归。”最终,耗时4年,终于将这出戏搬上了舞台。

  板胡声起,大幕拉开,高亢明亮的秦腔将观众带入百年剧社在中国近代史转折间的风云变幻中。这部纪实风格浓烈的史诗大剧,将易俗社的历史重现于舞台,以秦腔为媒,讲述了老一辈艺术家以一腔热血坚守、传承古老秦腔艺术的故事。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环球
   第A24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6版:养生节专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养生节专版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与角色的内在产生共鸣
“大秦之声” 回响申城
蝶在厅中舞 她在丛中笑
演员化妆师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大秦之声”
回响申城
2017-11-02 2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