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越剧界人士及戏迷昨含泪送别傅全香
~~~——越剧界人士及戏迷昨含泪送别傅全香
~~~——越剧界人士及戏迷昨含泪送别傅全香
~~~——越剧界人士及戏迷昨含泪送别傅全香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蝶在厅中舞
她在丛中笑
——越剧界人士及戏迷昨含泪送别傅全香
王剑虹 朱渊
■ 送别傅全香的人群 见习记者 李铭珅摄
  昨天上午,戏迷汇聚龙华殡仪馆,送别越剧“最美的蝴蝶”傅全香。大厅里,鲜花层层叠叠地摆放成蝴蝶样,簇拥着傅全香的照片,照片上,别着蝴蝶胸针的傅全香笑得格外美丽。正合了她晚年一部电视片的片名——《她在丛中笑》。大厅外,十二块大展板上介绍着傅全香的生平和代表作,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她的经典唱段,戏迷们举着“走好大姐傅全香”“傅全香大师一路走好”等牌子早早地候在一边,送别一代宗师。

  创新不止

  傅全香几乎一生都在“创新”。傅派发声独特,将真假声完美结合,被称为“莺声”发声法,在越剧花旦唱腔中独树一帜。最让人佩服的是,傅全香70岁高龄时还创排了她最后一部作品《人比黄花瘦》,剧中依然用了大量创新的手段。在该剧中,她借鉴小生、老生、老旦等不同行当的表演手法来塑造李清照,甚至借鉴了京剧麒派的唱腔。受邀在《人比黄花瘦》中饰演李清照丈夫的计镇华回忆说:“为完成这部创新作品,傅老师咬牙坚持。每拍完一场戏,她就抚着胸口说闷得喘不过气来,要我们把窗户全打开。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时她已病魔缠身。拍完该剧两周不到,她就进了医院。”

  参与《人比黄花瘦》摄制的电视编导汪灏清晰地记得:“为了将李清照的生命历程贴切表现,那时已年逾古稀的傅全香坚持要重走‘清照路’。从李清照老家山东青州出发,一路走到浙江金华。”

  提携晚辈

  2001年,傅全香向十多位传人赠送了一张“小先生证”,这些传人被戏称为“授牌的傅派传人”。傅全香的弟子、上海越剧院的陈颖告诉记者:“老师觉得以后可能会力不从心,所以希望我们把傅派艺术传承好,并发扬光大。”已从乐清越剧团退休的傅派“小先生”张腊娇这次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来上海祭拜老师,如今她的学生也已开始带学生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傅全香与搭档范瑞娟一起拍摄了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李娃传》。这两部戏曲电视剧都有老少两个版本。陈颖回忆说,当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看,仔细琢磨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那也是当时上海戏曲界的一个创举。

  张腊娇说,乐清越剧团第一次去香港演出时,傅全香已77岁了,剧团把她请去香港压阵,而为了给晚辈助阵,傅全香天天晚上在剧场看他们的演出,演出结束时还陪他们上台谢幕,剧团在香港演了六场,傅全香陪了六个晚上。每天演出结束后还进行点评,让大家非常感动。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环球
   第A24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6版:养生节专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养生节专版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与角色的内在产生共鸣
“大秦之声” 回响申城
蝶在厅中舞 她在丛中笑
演员化妆师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蝶在厅中舞
她在丛中笑
2017-11-02 2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