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祈祷时的枪声
卫蔚
  2014年,票房大红的《王牌特工》上映时,文质彬彬的科林·费尔斯在美国教堂血腥杀戮的情节,因为让观众感到不适而在很多国家被删去。时隔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萨瑟兰斯普林斯镇的一座教堂,5日也闯入一名斯文清秀的男子,全副武装的他在众人祷告时疯狂开枪扫射,至少打死打伤近50人。而这次,是活生生、血淋淋、不能被删去的事实。

  现场惨不忍睹

  5日早间,紧邻87号公路的萨瑟兰斯普林斯镇第一浸信会教堂照常迎来拖家带口来做周末晨祷的人们。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逼近身边。身穿黑色防弹背心、手持自动步枪的德文·帕特里克·凯利走下自己的SUV,从教堂外一路扫射,杀进教堂。毫无防备的祷告者还没站起身,就倒在了血泊里。按照警方的说法,死者中最小的才5岁、最大的72岁,还有两人已经逃出教堂、却在门外被枪手击中……现场惨不忍睹。

  萨瑟兰斯普林斯镇是一个仅400人的小镇,26死、20伤意味着超过一成的居民成为直接受害者。尽管警方第一时间否认了这起案件是“恐怖袭击”,但是恐怖的阴影挥之不去。

  社会矛盾加剧

  没有人知道,平时温和沉默的凯利为何要如此疯狂杀戮。在熟人眼里,他是个忠实的信徒,在得州金斯维尔第一浸信会教堂任职;他似乎还是个“爱国者”,高中毕业后就加入美国空军,在后勤部门服役,一直到2013年被开除。

  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美国今年已经发生307起死亡人数超过4人的“重大枪击事件”。一言不合、拔枪相向的情形再不是西部片里不痛不痒的情节。

  更令人头痛的是,随着民主、共和两党在许多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国会斗争越发激烈,从华盛顿开始、从美国媒体开始,都在有意无意地激化社会矛盾、撕扯舆情民意,有时候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要求人们“站队”表态。频频发生的枪击案便是这类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控枪争论难休

  在美国,每次枪击案都会引发关于控枪的争论,此次得州枪击案势必再次掀起关于相关辩论,但是,在“财大气粗”的全国步枪协会和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二修正案的“保驾护航”下,不了了之应该是大概率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惨剧发生后,在一向支持持枪权利的得州,一些地方媒体对案件的一个细节大书特书:一名住在教堂附近的居民听闻枪声后,似乎端着自家的来复枪向枪手射击,阻止了他的逃跑,有媒体甚至猜测,凶手并非死于穷途末路的自尽,而是死于小镇居民复仇的子弹下。

  在持枪文化根深蒂固、政府允许公开持枪的得州,媒体如此突出这个细节,言下之意可见一斑。或许,人人挎枪逛商场、进学校、上教堂、话不投机就掏枪互射的景象,从好莱坞的电影变成生活的日常,也不远了。   本报记者 卫蔚

  (相关报道见第11版·国际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显实效
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落实
解读深入浅出 有助基层宣讲
栩栩如生“稻田画”
祈祷时的枪声
安倍的倨与恭
快递业如何服务好“最后500米”
置身红色起点 聆听历史回声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祈祷时的枪声 2017-11-06 2 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