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戊戌狗年即将到来,与家人朋友走进影院看场贺岁片,不失为辞旧迎新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瞅着排片表,今年春节档期着实热闹,几部国产大片吊足了影迷胃口,幕后的电影发行方正铆足劲推出各种宣传造势活动,而到底谁能杀出重围,脱颖而出,就得看影片品质和观众口碑了。
虽然订票平台的“票补”被限制了、互联网视频站点丰富了观影选择,但新春佳节的特殊情结和浓厚氛围、影院的先发优势和观影体验,使电影院依旧保有那份吸引力,况且还有3D、4D、IMAX、4K等技术的助力,这是电影赋予的魅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包涵的意义。七天长假里,电影院成了重要的“出游”选择,当节日遇上电影,用电影来贺岁,合家欢的氛围让春节档具有暑假等档期所无法比拟的地位。
想来,中国内地贺岁片的开创者大概要数冯小刚了,20年前的《甲方乙方》横空出世,定义了内地贺岁电影的基本内涵。香港贺岁片则发迹更早,也是内地的引路者,当年成龙的《红番区》《一个好人》和《我是谁》等每年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也为内地贺岁片市场注入了源源“活水”。随着两岸三地电影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种以贺岁电影为载体的合作日益频繁与密切,也为我们呈现出一部部或诙谐幽默、或惊险刺激、或温馨感人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下,内地电影市场蓬勃发展,贺岁电影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类型,而元旦、春节贺岁档更成为各家争相竞逐的“大蛋糕”,现在只要敢加入贺岁档,并且具有自身特色,就是贺岁电影的一分子了。
电影贺岁,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既有依托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对于公众精神需求的最大满足,也有团圆、和谐与欢乐等文化理念在特殊时间点的集中展现。以电影的名义贺岁,考量的是电影工作者基于观众和市场的把脉,以及对自身作品的投入与付出,对广大观众而言,节日里看场电影轻松一下,图个乐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并顺便为那些好的作品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