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豫园灯会单日人数达到26万人次;春节长假里,共146万人次前往豫园,同比上升31%……今年是第23届豫园灯会,参观人数再创新高。“既保持民俗的传统和技艺,又积极创新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是豫园灯会越办越兴旺的秘籍。”豫园灯会总创意策划、豫园股份副总裁吴仲庆揭秘道。
数千犬图定稿“金狗”
在豫园中心广场,“坐”着一条高达9米的巨型金狗。每隔两分钟,这条金狗会发出“旺旺旺”的叫声,象征人旺财旺家国旺,前侧的牡丹花随声徐徐绽放,花蕊中的珠宝显露璀璨光芒……寓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今年灯会设计难度最大的灯组。”吴仲庆介绍,他带领的团队认真研究了数千条狗的照片,最终敲定金狗造型。其头部和身体源自中华田园犬,与生俱来的憨态给人以亲近感;四肢则采用神兽的腿和爪子,寓意能驱邪避恶,体现刚柔并济。
白天是景晚上是灯
漫步于豫园新路,耳畔传来《欢乐中国年》歌声,抬头即见一片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彩灯。
“豫园的物理空间非常有限,白天人流量也比较大,有一大批市民和游客是近距离观赏花灯的。”为此,吴仲庆提出“白天是景,晚上是灯”的创意设想。
以前,彩灯制作工艺主要以钢丝框架为轮廓,外侧用一面绢布缝合。亮灯后,人物造型的彩灯几乎是“千人一面”,白天极不耐看。吴仲庆通过不断探究,提出改良制作工艺,重点刻画人物的面部形象。“用薄玻璃钢制作面部轮廓,使每个人物的面部各具特色:苏东坡的面部有豪放洒脱的神态,屈原的面部则有忧国忧民的表情……每个人物都‘复活’了。”
灯组展现中华文脉
过年走走九曲桥,一年烦恼都扫光。这几天,市民、游客过九曲桥时,不仅可扫光烦恼,还可重温中华文脉。踏上九曲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只雎鸠在河面上游动,岸边有几位青年男女在对话,活灵活现地呈现《关雎》所描绘的场景;另一旁,屈原正站在一艘龙舟上,似乎要向参观者讲解《楚辞》。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都被湖面上7个灯组生动地演绎出来。
吴仲庆说,艺术灯会不仅仅是民俗项目,更是集中展示优秀中华文化的最佳平台。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