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祖光、新凤霞:美在风雨同舟,美在相濡以沫(下)
李辉
■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凤霞开始画画
吴祖光与赵丹两家
■ 吴祖光与新凤霞
  ◆ 李辉

  结伴同行,风雨五十年

  缘分,一切都是那么巧合。

  新凤霞写到,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天津她已是主角,爱看戏,看电影。1946年,她在天津劝业场的三楼皇宫电影院,观看周璇、吕玉坤主演的《莫负青春》,编剧是吴祖光。

  她说,史东山、蔡楚生、吴祖光,在她眼里都是尊敬的有学问的名人,最后她还特意强调一句:“尤其是吴祖光。”

  随后,她去北洋大戏院,观看上官云珠等人演出的话剧《风雪夜归人》,对上官云珠印象很深,说:“她真好看!”话剧团团长唐槐秋建议评剧团也演出《风雪夜归人》,说这个剧本是吴祖光写的。新凤霞他们开始排演《风雪夜归人》,刚刚开演,被禁演,理由是“有伤风化禁演”。

  谁能想到,几年之后,在老舍的穿针引线之下,终于水到渠成,吴祖光与新凤霞走到一起。新凤霞高兴地写到下面这段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生为我介绍了吴祖光。福安大哥知道这件事,十分高兴,他专程来京,支持我说:“咱们当年演出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哪想到能看到本人?你们成了两口子,这可是缘分啊。”

  如新凤霞在这篇文章的开始部分所写:“我和祖光近五十年的夫妻生活,坎坎坷坷走过来真艰难呀,要说我们两个共同点不少,可是个性和生长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基础好,几十年了,遇到多少风暴雷雨都没有动摇我们。”这段话,可谓发自内心,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从此,两个人结伴同行。

  吴祖光日记:似水流年,历史远景

  新凤霞是艺名,本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1927年1月26日,新凤霞出生于苏州,后被人贩至天津,开始学艺,最后成为评剧表演艺术家。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1998年4月,是新凤霞与吴祖光结婚五十年后,第一次返回吴祖光的家乡常州。冥冥之中,坐在轮椅上的她,意外地在那里去世。可谓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之后几年,吴祖光的身体也越来越差。2004年4月,他也远行,离开了我们。

  半年之后,吴欢兄送来一本父亲的日记,写于1954年至1957年之间。开始整理,于2005年11月出版。在这本日记里,吴祖光记录新凤霞的地方颇多,包括买房子、新凤霞演戏、孩子们的乐趣等。读起来,颇有味道。略摘录几段如下:

  ● 一九五四年

  一月一日 

  今天是元旦,但我没有过年的感觉,在未来遥远的日子里,我想每天都应该像过年一样的幸福愉快。我今天继续工作,整理为凤写的文章,准备给《戏剧报》用的。

  一月二日

  晚偕大牛至桐园沐浴。

  大牛说:“为什么老是女人生小孩,怎么男人不生小孩呢?”我说:“因为女人是妈妈,所以女人生小孩。”大牛说:“男人肚子大不起来啊?”他又说:“我不生小孩。”我说:“你生一个吧。”他说:“我生一个爸爸,生一个妈妈,生一个吴祖光,生一个新凤霞。”

  一月二十日

  读凤霞《朝鲜纪事》,真挚动人,非常惊喜,就写作来说她也是很有前途的,她真是一个天才。

  复老舍信。 

  二月十五日

  凤晨去医院验血。午后二时至文化俱乐部开会,为慰问解放军直属总分团成立也。团长滕代远报告,传达董老之报告。老夏六时许来,请在四川馆晚餐,九时又去和平画店小坐,送我印度孔雀毛一束。凤今晚演晚会,同总理、朱德等看戏。

  二月十八日

  晨六时即起,送川剧院行。九时半沐浴。……至寄卖行为凤购晨衣两件。甚便宜且美观。晚至中和与云卫夫妇同看凤演《刘巧儿》,真乃声容并茂。

  ● 一九五七

  四月二十八日

  晨凤约评剧院领导同志来家谈剧本,凤休息一月余整理了《双婚配》及《红楼二尤》两个剧本,真了不起之事。

  六月二十三日

  晨起为凤看文稿,篇篇都好,她真是天才,而且写作精神可佩。每篇不过改几个字及标点就可用。

  吴祖光的日记虽然仅仅不到四年,内容却十分丰富。从潘汉年、夏衍等,到与苏联专家的打交道,都记录十分详细。

  一九五七年最后几个月的记录,更是呈现历史的远景。他们夫妇的命运从此陷入逆境。好在彼此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后来又一同开始晚年创作的高潮。

  记得六年之前,盼了一冬天迟迟不见面的雪,竟在2012年3月春分节气到来的前三天,悄然落在北京,早上拉开窗帘,雪景宜人,禁不住一阵惊喜。面对雪景,我找出珍藏多年的吴祖光先生墨迹与题跋,居然两件都与冰雪有关。

  一件是1990年他书写元代王冕的诗句相赠:“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另一件是《风雪夜归人》戏单。如新凤霞所说,《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在重庆发表的成名话剧,当年他只有二十几岁,故有“剧坛神童”之称。八十年代初,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重新上演该剧,我有幸观看并保存戏单。

  1997年,与吴祖光聚会时,我带去请他题跋。他写道:“不知何年演出,望之恍若隔世,为李辉先生题此留念。吴祖光 一九九七,四月十四日。”

  吴祖光先生去世一年后,编选的《吴祖光自述》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一转眼,被吴霜称作“美人娘”的新凤霞已经离开二十年,吴祖光也离开我们十五年了。谨以此文追忆那些流逝的岁月,感怀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结伴同行……

  (摘自“六根”公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吴祖光、新凤霞:美在风雨同舟,美在相濡以沫(下)
崇明抗战纪实
颜梅华传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5吴祖光、新凤霞:美在风雨同舟,美在相濡以沫(下) 2018-04-07 2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