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四英烈长江殉国,吴纯夫秘购军火
自从茅珵作出“东西发展,中部会师”的决策后,金有祥回到崇明三区。他找到老战友宋子贤,动员出山。宋子贤感觉力不从心,不愿再出,临别,送给金有祥两包银元,为抗日尽绵薄之力。22时,金有祥带领特务长陈俊、警卫员兼情报队长陈林和回家探望怀孕妻子的战友张元明等三人,从喇叭镇港乘上黄姓的捉鱼船,往启东三条港驶去。次日凌晨4时许,捉鱼船到达北脚滩涂时,因天冷水浅,滩涂结冰,又带着一个放着银元的沉重箱子,行动不便,就抛锚停船,等待涨潮。金有祥等人正在船舱里睡觉,一艘载着20余名武装人员的沙船靠了上来。十余个持短枪、尖刀的匪徒跳上捉鱼船,扑进船舱。金有祥等4位抗日志士连黄姓船老大一起落入匪手。
这批匪徒是汪伪“和平军”黄春荣部。船老大被关数天后放回家。崇明警卫团得到报告后,多日寻找无果。十几天后,有数具尸体漂浮至崇明东旺沙浅滩,被洋山庙和尚捞起,就地掩埋。据说即是金有祥、陈俊、陈林、张元明。是年,金有祥26岁,陈俊26岁,陈林25岁,张元明23岁。原来,黄春荣得悉部下抓住了金有祥,惧于他的赫赫名声,就一不做二不休,于1月27日晚上,将四人捆于一条绳上,先朝每人开上一枪,然后残忍抛江。
四英烈风华正茂,未死于日寇枪炮,却惨死于国贼毒手,战友郁允良得悉噩耗,悲愤赋诗《祭战友金有祥》:征讨豺狼首当冲,支援北双情义隆。沙场狠斗拔敌帜,海岛人民争相颂。慨叹英雄殉节终,那堪瀛洲萧条空。遥忆丰姿浮眼前,欲觅忠魂问苍穹。
1942年4月21日深夜,一溜人马悄悄进入三星镇纯阳坛。这里原本是吕洞宾的庙宇,坐落于三星镇南横河头,后来成为伪军兵营,驻有一个连的兵力。一会儿,突然电灯通亮,“缴枪不杀”喊声四起,伪军慌忙抓枪,却发现一支枪也找不到,只好乖乖投降。崇明警卫团许志祥率领短枪队,缴获机枪1挺,步枪50余支,和打入伪军内部的施汉民等10余个同志,押着50余个俘虏,分乘3艘帆船航向海门。施汉民等人怎么会在这支伪军部队中呢?原来数月前,沈鼎立派施汉民率一支武工队赴崇明,在登陆时不幸被伪军施灿根部抓住。施汉民为保存部队,假装集体投降,被编入纯阳坛伪军连。施汉民伪装积极,取得控制权后,又与沈鼎立联系上。经过一番计议布置,终于一枪未发,就把纯阳坛的伪军一锅端了。
1941年2月,中共敌工人员吴纯夫秘密建立了与黄胤昌和杨志清的内线关系。不久,他接到新四军一师三旅领导交给购买军火的紧急任务。可是,江南哪里有军火买?找谁办?一点眉目也没有,又不能贸然打听。他找到杨志清打听,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功夫”。
原来杨志清在边抗四大队时的大队长陆祥生就是做军火生意的,人称“大老板”,且现在仍在做。杨志清与陆祥生还是换过帖的“老弟兄”。1942年春节前夕,杨志清带来了陆祥生同意提供军火的消息。购军火需要大笔钱,不能随身带。吴纯夫通过开花衣店的姨夫,设立了一条秘密汇款、划款的结付渠道。两天后,吴纯夫与杨志清前往上海大沪饭店,与陆祥生见面。陆祥生表示愿意为新四军供应军火。他的军火来源主要靠江南民间秘密收集。原来,两次淞沪战争期间,罗店、江湾地区多次发生交战,遗留了大量枪械弹药。民众见有人收购,就纷纷收集换钱。陆祥生为掩护军火生意,接受伪县政府邀请,在伪政府挂职。
吴纯夫与陆祥生谈妥后,如何安全运输就成了重点。他俩研究确定一条秘密航线。5月的一天夜里,吴纯夫、陆祥生、杨志清与一条藏着军火的高艄船,沿长江南航道航行,避开崇明堡镇、南门的日伪军哨船和巡逻汽艇,行至崇明西端绕行后,沿崇明北沿东行,以避开海门港日军和灵甸港伪军,到老滧港外稍东一点,斜插江北三和港,进入在启东的崇明警卫团黄宝森江防大队控制区。第一批军火安全抵达。其后,吴纯夫在崇明地下党的帮助下,组织了黄建明和其舅黄老大等一批支持抗日的崇明船工,五次南下,通过这条秘密交通线,共计购买子弹20多万发,还有迫击炮弹、掷弹筒和翻造子弹的火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