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栗”,取自“华理”的谐音,也是学校给孩子们起的昵称。校长顾文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像小花栗鼠一样,叩开知识坚硬的外壳,做一个“格物穷理”,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华理附小十年来的蜕变,更是实践了“朴实无华、格物穷理”的教育理念。
五年级的唐旭东是知名的“五子棋小王子”。他曾于2014年获得12周岁以下儿童世界五子棋比赛冠军,又多次荣获全国范围内青少年相应年龄组赛事的男子个人和团体冠军。让小唐爆发出潜能的,是华理附小的五子棋课程。唐旭东告诉记者,自己也有过沾沾自喜导致失败的时候,是老师不断的提醒,让他的棋艺和棋品共同进步,培养出沉稳冷静的处事方式。
在刚刚结束的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华理附小11名同学榜上有名。“撞车及时报警系统”“最强叫醒机器人”“能缓解鼻塞的简易鼻贴”等项目,显示着属于孩子的灵气。而在华理附小,也有着“花栗讲堂”的传统。历年获得上海市创新大赛的学生都将登台主讲,让更多伙伴获得创意灵感。
此外,华理附小还有一系列孩子们期待的“大讲堂”。学校充分利用华理学区的资源,与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12名专家教授一起,共同开发了针对华理附小学生的科学普及类课程“科学启蒙”,教授们带着孩子一起探索身边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科学现象,揭示科学的无穷奥秘。如今,每个星期五下午,已经成为科学启蒙班学生最期待的时刻。每学期,大学教授和学生志愿者还会带着“小花栗”走进华东理工大学,在大学实验室里亲手做实验,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顾文刚上任不久,办公室的墙面有些脱落斑驳,有老师提出是不是要重新装修一下。但权衡之下,学校最终决定要把经费花在刀刃上,为孩子们增加了丰富的课程:一年级“弟子规”,让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就懂得做人做事的规矩;二年级“五子棋”,帮助孩子们在玩乐中进行思维训练;四年级“国际理解教育”,引导孩子们在具有中国心的同时拥有世界眼……每学期结束,学校还在学生中做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课程设置。
“孩子们喜欢的,才是最有价值的。”顾文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