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家庭乐队”奏出全国文明家庭
范洁 袁丹凤
  父亲徐连弟的二胡、母亲李小妹的电子琴、儿子徐春林的扬琴、儿媳许龙秀的中阮、孙子徐天赐的琵琶……在青浦徐泾镇二联村,有一户“音乐家庭”,不仅数度登上市、区、镇才艺舞台,而且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一家子的“音乐之旅”,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角钱“投资”,当时年仅12岁的徐连弟,在街边买了一把胡琴,从曲谱乐书自学“哆来咪发”,到向上海木偶剧团二胡师傅“取经”,从在徐泾沪剧团“试演”,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深造”,60年光阴物换星移,对音乐的热爱不变。

  许是耳闻目染,或是基因遗传,儿子徐春林和孙子徐天赐,对音乐的痴迷有增无减。徐春林“子承父业”,靠精湛的扬琴演奏技艺,成为徐泾艺术团优秀乐师;徐天赐拿下琵琶十级证书,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徐泾艺术团副团长,90后还在网络平台向世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老徐备感骄傲。

  对音乐的沉醉,同样感染另两位家庭成员,婆媳俩在音乐方面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也是文艺爱好者,分别学起了电子琴和中阮,不仅共同爱好沪剧,对乐器又各有所长,平日里除了买汏烧,总凑在一起,共唱一首歌,共演一首曲。

  每天在一起“玩”音乐,沟通的时间也特别多,婆媳之间经常唠嗑,父子之间也是话题不断,日积月累的“畅谈”,消弭了隔阂与不满,如同他们指尖流出的音乐一样,一家的思想和情绪也很融洽。

  徐家人不仅以音乐谱写小家之曲,更用音乐影响左邻右舍。爱好沪剧的邻居来串门,享受这支“家庭乐队”为自己伴奏,开一场特别的个人演唱会;喜欢江南丝竹的朋友来拜访,一壶茶一席座,如丝如泉的乐声舒络心绪;村里谁家办个婚嫁喜事,“家庭乐队”更是成为压轴嘉宾。

  徐连弟一家也将他们的“田野音符”,从青浦的乡村带上大舞台。1996年参加海外中心纪录片录制,2001年在青浦区家庭才艺比赛中摘得桂冠,2010年参加“精彩老朋友”上海百家社区老年文化生活展示节目录制活动,2013年获得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个优秀市民音乐家庭……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袁丹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碧玉青团 舌尖上的乡间情怀
乡村“家庭乐队”奏出全国文明家庭
十星户“介绍对象都免检”
郊区新事
沪上小龙虾开市 个小量少价格高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6乡村“家庭乐队”奏出全国文明家庭 2018-04-07 2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