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亲爱的篮球》刚刚帮助篮球巨星科比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市场斩获近13亿元票房……但很遗憾,我们对中国体育电影的记忆,还遥远地停留在《女篮五号》上。
励志热血 全球受宠
在刚刚落幕的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亲爱的篮球》和《伊卡洛斯》分别斩获最佳动画短片与最佳纪录片,两部作品均属体育题材。此外,取材自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悬案的《我,花样女王》也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两项重量级的提名,并最终摘下最佳女配奖。这不是体育题材电影第一次在奥斯卡中受捧。以橄榄球运动为背景的《弱点》曾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桑德拉·布洛克还因此片荣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史泰龙编剧及主演的拳击电影《洛奇》在1976年获得13项奥斯卡提名,还因其真实、震撼、热血,以100万美元的投资仅在北美就换回了1.7亿美元的票房。当然,受追捧的体育电影也不局限于好莱坞,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国内上映时就斩下了豆瓣超过9分的好评和12.92亿元的票房收入。
国产出品 也曾辉煌
其实,国产体育题材电影也曾有过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除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外,陶虹主演的《黑眼睛》、蒋雯丽主演的《女帅男兵》也曾给观众留下过较为深刻的印象。还有一部排球电影不得不提。“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说罢,女主人公将银光闪闪的奖牌扔进了浩瀚的大海,这是1981年体育电影《沙鸥》中的一幕。在电影中,腰伤复发的中国女排主力队员沙鸥在未婚夫的支持下,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伤痛,终于获准出国比赛,并获得了奖牌。当时,中国女排刚刚战胜日本队,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电影《沙鸥》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好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引发了那个年代观众们的共鸣。
文体结合 挖掘人性
很可惜,近年来鲜有出彩的中国体育电影上映,无论是《大灌篮》还是后来的《激战》《破风》,不是口碑差就是票房一般。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如《大灌篮》,是过于倚重商业开发,对体育比赛和体育精神本身洞察不够,《亲爱的篮球》能够赢得奥斯卡的青睐,背后是科比本人对篮球的执着热爱和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又比如《激战》和《破风》,虽然几位主演接受了长时间的魔鬼式训练,换回了电影中所呈现的专业画面,但拳击和自行车题材及导演过于关注在竞技本身,反而很难引发普通观众共鸣。
好的体育电影,未必执着于体育比赛本身,就好像《花滑女王》,从头到尾都在告诉你,这是一个平凡少女的成长故事,在“平凡”上作文章,让普通观众的代入感很强。就好像《洛基》,不仅不拘泥于冠军人物,甚至聚焦在一个输给拳王的“失败者”身上,让剧作充满力量。
好的体育电影,是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加上符合电影创作规律的文艺表达,是励志故事,更是对真实和人性的大胆挖掘——这才能让一部电影具有电影的价值和魅力。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