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在故宫进行~~~
“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在故宫进行~~~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在故宫进行
可一睹李白《上阳台帖》真迹
徐翌晟
  日前,故宫博物院筹备甚久的“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在北京故宫武英殿对公众开放,对艺术爱好者而言,尽管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关注度较高的珍贵文物出于保护的原因,仍需“休眠”而代之以复制品,但是观众仍能亲眼目睹唐代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见图)、宋蔡襄行书自书诗卷、宋吴琚行书杂诗帖卷、宋杨婕妤《百花图》卷,明唐寅《王蜀宫妓图》轴等,不失为一次良机。展览也是为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举办的。

  我国近现代百年,收藏家辈出,张伯驹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员。张伯驹出于对文化的敬畏而产生的责任感,以保护祖国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为了收购晋代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不惜花费重金,变卖家产,甚至四处借贷。他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1956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从30年的收藏中选出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等8件精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国家特颁发“褒奖状”给张伯驹夫妇,表彰其对文物保护与捐献的卓著贡献。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他捐献的不仅仅是珍贵文物,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

  虽然此次“张伯驹捐献文物精品展”上,最为重量级的展品为唐代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真迹,但杨婕妤《百花图》曾是张伯驹在1956年捐献了《平复帖》《张好好诗》等等八件国宝之后,独留以娱其晚景之作,可见张伯驹对于此图的珍重。

  《百花图》卷作者杨婕妤,即杨妹子,又称杨娃,据《烟云过——张伯驹传》中记载,杨娃是宋宁宗之皇后,十一岁入宫为杂剧孩儿,受到宋真宗吴皇后的宠爱,调教后赐给宁宗,历封郡夫人、婕妤、婉仪、贵妃。又立为皇后,理宗立,尊为太后。此卷为花卉长卷,共17段,每段小楷书标示花名并纪年、题诗。书法娟秀平正,绘画用笔工致纤细,敷色浓丽典雅。即使是最后的精神慰藉,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吉林省博物馆(现为吉林省博物院)副馆长的张伯驹与夫人潘素也毅然将此卷捐献给了吉林省博物馆。

  此次参展的最为重量级的作品是《上阳台帖》真迹。《上阳台帖》为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自咏四言诗。《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此帖曾入北宋宣和内府,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入张伯驹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献给毛泽东主席,1958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对于其真伪,徐邦达先生和启功先生看法不一,认为此帖较为粗率,用笔缺少唐代硬毫笔的特征,认为是宋人伪作。启功先生认为此帖有李白题款,有宋徽宗鉴赏的题跋、题签,并且与李白豪迈之风相符,鉴定为李白真迹。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下一部《女篮五号》在哪里?
可一睹李白《上阳台帖》真迹
新民晚报文体汇A09可一睹李白《上阳台帖》真迹 2018-04-07 2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