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搞砸了”
过去12年间,丰溪里山谷里有过六次核试验,显示朝鲜拥核从“潜力”进入“能力”状态。去年初,朝鲜透露将展开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特朗普在推特里说:“这绝不会发生!”
可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兑现诺言远比发推特难,朝核问题牵扯面之广,涉及利益之多,以至于不能有军事选项。中国强调,朝核问题只能用外交途径解决,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半岛“生乱生战”。
朝核危机的实质是朝美矛盾。当年参加朝战的美国士兵对那段往事的评价是“一切都搞砸了”,这种说法同样适用美国盲目自信的对朝政策。尽管特朗普说过要与朝鲜达成“大交易”并期待“特金会”成行,但其现行对朝政策仍然只有外交、压力、防务和威慑四个部分,即通过全方位孤立与制裁压迫朝鲜弃核。一定意义上,消极的政策上缺乏新意的美国把“特金会”的安排“逆转”了,似乎也并不意外。
“把握不住时间”
回顾特朗普的外交,“不按牌理出牌”是其特色,其用意是“用混乱让对手失去平衡”,进而获得“翻倍好处”。但在朝核问题上,这一套路未必奏效。面对初具规模的朝鲜核与导弹能力,美国虽然早已软硬兼施,但只要它继续片面要求朝鲜弃核,却无视朝鲜的安全关切,只能让双方处于“聋子对话”,于事无补。
美国学者德佩特里指出,“把握不住时间”是美国对朝政策的“最大弊病”,“克林顿用谈判解决问题,结果美朝达成框架协议,至少中止朝鲜钚提炼。后来,小布什撕毁协议,当他认识到与朝鲜达成协议更明智时,才发现敌视朝鲜的政策已种下恶果。(这一恶果使得)奥巴马对朝‘战略忍耐’政策也无济于事,反而使朝核问题终成为特朗普的更大麻烦”。
“互惠”是谈判精髓
历史证明,“互惠”才是有价值的朝核问题谈判的精髓,像1994年签署的《朝美核框架协议》使朝鲜裂变材料生产中止近十年,双方“以行动对行动”,以互惠换互信,还差点发表两国互不为敌手的政府公报。
如今,新历史机遇摆在面前:尽管美国态度反复,但朝鲜在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后已提出全力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路线,宣布停止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废弃核试验场。但凡致力于和平的国家,都会努力抓住机会,使这一势头更加“不可逆”。
目前,朝核问题到了“每一分钟都很宝贵”的时候。考虑到问题的紧迫性,最合理的方案还是恢复朝核多边谈判,相关国家正面回应朝鲜正当合理的安全诉求,而美国也最好停止刺激朝鲜,因为这会妨碍谈判进程,况且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只会像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西西里远征那样以悲剧收场。
真正期待和平的人都希望,响彻丰溪里的爆破声,而不是推特上我行我素的打字声,能成为对话解决朝核问题的“不可逆的信号”。
本报记者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