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采访
智者有言:“家和万事兴。”又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还说:“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欣慰,让人清心涤虑,怡情悦性。”以上均真知灼见,善哉其言也。
《中华诗词》杂志、上海诗词学会顾问、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历经二十多年劫难终于否极泰来的九七高龄的叶元章诗翁,与终身从教、九九遐龄的贤侣陈明英及其四代同堂四十一人“全家福”的美满家园,即为上述名言有代表性的明证之一……
笔者清晰地记得,五年前,为敬贺叶元章与陈明英伉俪结婚七十五周年,上海诗词学会姚国仪诗家曾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吟有一首情辞律三美的七律云:“七十五年风雨程,相濡以沫守今生。人间伉俪红绳结,池上鸳鸯白首盟。桃李欣荣功德在,儿孙孝悌祥福盈。回肠九曲观流叶,世事浮沉心正明。”抒发喜见典仪雅集的心情。那天,从下午到良宵,二老鹤发童颜,神态怡如,真个是“人逢盛世,福寿绵绵也……”
岂料流光飞驰,一晃五年过去,戊戌春节,又迎来了陈明英老师的百岁(九十九岁,做“九”不做“十”)华诞,与两位老人喜结鸾俦八十年庆。
世间情,直教人生死相许
壬戌1922年生属狗的叶元章,与长己两岁、庚申1920年生属猴的陈明英,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
元章七岁订亲时,叶、陈二家“旗鼓相当”,按旧俗,订约后两家互不来往,相安无事。十年后要成亲了,明英之父获悉叶府已家道中落而犹豫了,明英就暗地里托人去元章读书的中学“偷”来了叶的作文簿,陈父读后赞道:“这后生很有才情!”让女儿自己做主,明英毅然答:“嫁!”于是,元章偕明英真爱携手,休戚与共、历尽沧桑、福寿绵绵地走过了八十个春秋。这正如金代词人元好问的名篇《摸鱼儿》中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抗日战争中的那年,明英还是位福乐的新娘,一天清晨,日本兵下乡来了,混乱中,元章机智地将明英藏入花园的夹墙,自己留在屋里应付日本兵。鬼子挺着刺刀逼元章交出花姑娘,将他打得遍体鳞伤,元章就是不从。明英逃过一劫。
元章幼受家风熏陶,学诗较早,入学后又得饱学之师引导,以煮字烹文为乐。先从事新闻工作,著有《流叶集》;后进企业,并在报社兼职;1959年被贬至青海工作。1960年,元章病,危在旦夕。在上海养育六个儿女的明英知情后,搜集了家中所有的食物,肩扛手拎去了大西北,惊见夫君除了眼珠会转,浑身无处能动,不会走,也不能坐。身高不满150厘米的明英拼力抱着元章,硬是在火车硬座上捱了两天两夜,将元章舍命救回了上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此之谓也。
达观随遇,乐在诗书
一次参加市作协活动时,我曾面询叶元章有何颐养之道?叶老则云: “除做到食睡有时少熬夜,烟酒无缘爱绿茶,面包果汁(自榨)配酸奶,饭菜清淡六分饱,常爱吃点红烧肉之外,贵在达观随遇,乐在诗书。”
甲辰1964年,“求真何惧戟如林”的叶元章,因直言评说某领导有悖格律的诗,遭其挟私报复,以莫须有之罪,在青海痛陷囹圄五年多。达观随遇、穷且益坚的叶元章,在狱中并未消沉。有一天,他偶从广播里听到邓拓“歌吹扬州惹怪名”一诗而触动了诗作的灵感,多年潜蓄的诗情喷涌而出,他说“长日无聊,唯以吟咏自遣,诗贵情真,这些狱中吟成,事后追记下来的诗词,让我苦中求乐,趣而消愁,终于熬尽了五年多的冤狱生涯!”
白居易名言曰:“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章这些情真意切之诗,均为言倾肺腑、血泪凝成之作。
例如:
七夕忆内(1965年)
云山渺渺水漫漫,银汉无槎觅渡难。
佳句偶从愁里得,锦书惟待梦中看。
宁教嫠妇悲今夕,莫遣灵禽续旧欢。
但愿天公能作美,离人从此不凭栏。
寄内(1966年)
强别妆台赋远行,玉关闻笛怨难平。
年年腊月初三(注)夜,斜倚枕头哭到明。
(注:阴历十二月初三,乃诗人新婚之日。)
赠内(1966年)
中年放逐冷湖东,气若游丝首若蓬。
折翼孤鸿羞照影,沾泥坠絮怕迎风。
山盟虽在书何托?(注)心事已灰梦也空。
吟到夜阑清泪尽,背灯无语枕函红。
(注:陆游《钗头凤》词:“山盟虽在,锦云难托。”)
赠内(两首,1974年)
一
一寸柔肠一寸痴,终无慧剑斩情丝。
流年似水缘将尽,往事如烟觉已迟。
钿擘钗分千夕梦,鱼沉雁杳十行诗。
从今莫倚西窗望,碧落黄泉面不知。
二
谁携灵药疗相思?望断乡关鬓欲丝。
一死何难情未了,百身能赎我奚辞。
西风夕照羁人泪,冷雨幽窗绝命词。
若问归期何日是?相逢或在梦浓时。
……
仅举隅五首,是不是字字血、声声泪?让有情人诵来,能不一掬共鸣同情之泪耶!
后来拨乱反正,玉宇澄清,在笑沐春风的辛未1991年(其实平反后的叶元章已从青海调至宁波大学任教),叶老吟于狱中的血泪诗词,与其他一些早期佳作一起,均收入《九回肠集》一书,赢得读者好评。
在元章与明英被迫分居27年中,他们相互写了无数互倾肺腑、真情脉脉的情书,信开始的称呼是“爱”,信尾的祝语均为“吻你!”
这些休戚与共、相濡以沫的情书,带给这对休戚同心的贤伉俪许多珍贵的温馨、慰藉、激励与希望!
书法养生 动则不衰
叶老又善以书法养生。上海古猗园、宁波古牌楼、温岭戚继光纪念馆……均留有叶老柔中藏刚的劲雅墨宝,十分耐赏。古名家云:“书者,抒也,抒胸之气,散心中郁也。故每得书家无疾而寿。”信哉其言也。叶老还对我说:“父亲当年是老年得子,我的先天基因并不优越,然我自幼顽皮,爱打乒乓、踢足球,又练健力美……即使身陷冤狱,也因地制宜地照练不误。‘文革’结束后,我重返大学讲坛,为求脑体谐动,舒筋活血,仍坚持做操与跑步,所以退休后,身板硬朗,思维睿敏,除耳朵有点背外,并无什么大病,所谓,户枢不蠹,动则不衰,千真万确!”
最近,还喜读叶翁见刊于报端的《春来》小诗:
几多离合化尘埃,旧梦依稀岁月催。
恰是清灯不眠夜,又闻风雨挟春雷。
往事并不如烟,离合旧梦依稀,让人读来沉思,能无世事沧桑之感乎!
终身任教、休戚与共的叶老伉俪,育有子女六人,均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成荫,功德无量,福乐融融。此情此景,饱经沧桑的叶、陈二老,又怎能不感恩神州的河清海晏,华夏的欣欣向荣耶。
正是:
元章明英贤伉俪,休戚与共情相宜。
华夏欣荣民福寿,天下归心习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