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廖凡的凡,姜文的文
史丹利
  ◎ 史丹利

  《邪不压正》塑造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北平:似曾相识,又如初见;既澎湃不已,又永恒不变。好玩的是,它是由姜文和廖凡联手打造的:从地域上看,前者是中戏出身的河北人,后者是上戏出身的湖南人,一北一南,一弛一张,令这部剽悍北方的《命运交响曲》拥有了一抹海纳百川的南方异色。

  第一乐章是冷峻、阴暗的“命运之神在叩门”。雪夜杀人放火,白雪大地与赤红烈焰形成强烈反差,满屏血红大字打出片名,淹没在红海中,分明在告诉观众这将是一部大情大性的复仇片。但下一秒切到十五年后,画风突变,美国高官向复仇者李天然交办任务的措辞好像开政治人物玩笑的段子(蒋介石做的是众筹生意,迁都南京,他仍能靠集资拉拢各方势力),连接头暗号(“还等什么呢?”对应“这就是生活”的法文)都透着一股土味洋气。

  从这突然变奏的搞笑段落开始,展开了各种突然而至又不知所踪的犹豫、不安、搏斗和混乱。复仇者像是来北平游玩的,他租住的古董宅子里供着明太祖画像真迹,主人和警察局长谈着出卖他的生意,他却每天在屋顶上飞奔。三个男人一台戏:一个上天,一个入地,一个做掮客——合同条款随时都在变,要解决的人随着时势变化而更替。

  北平的屋顶上有诗和远方,屋顶下有苟且和罪恶。复仇者仿佛忘了复仇,在屋顶上飞翔着谈忘忧三角恋爱;警察局长在屋檐下再添新恶,还要算计着斩草除根。“邪不压正”四字台词从廖凡饰演的杀人不眨眼的朱局长口中说出来,简直令人以为“邪”才是主角。

  廖凡把这个卑劣的枭雄、怯懦的恶棍、无耻的混蛋、可怕的小丑……变成了一个站立在乱世屋檐下的活人。这里的北平堪比战乱中的上海滩,这里的警察局长堪比黑帮老大——眼神还在犹疑,手段已然狠辣,他世故地压住了那快要飘飘然乘风飞去的檐瓦,使这一切荒诞不经像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惊悚寓言。

  姜文用他天马行空的电影语言往这则寓言中植入华美的辞藻、多元的讽刺(无处不在的讽刺)、丰富的肢体(演员们奉献了肉体)和冲天的浪漫。古人云:“美言不文。”但姜文无处不“文”,处处讲究,“就是为了这瓶醋才包了这顿饺子”。颠倒吗?这就是修辞,是语言的多元、游戏和余裕。

  在《命运交响曲》的终章,人没能战胜残酷无情的命运;在电影中,邪不压正,警察局长死得很完美,和十五年前被他刺杀的师父的死法一模一样。除恶匡正的复仇者像初来北平时那样像一个陌生来客,一个局之外人,在屋顶上的乌托邦(付出有回报,空中落铜钱)追寻杳不可知的意义。

  复仇者从头至尾都无法理解也不明白屋檐下的北平,那个有着烟火气、算计着也被算计着、永远叵测诡谲的烟火北平是一个何等乱七八糟尔虞我诈的江湖。他的浴血奋战和获胜,是一场大张旗鼓的假体游戏,他既没有心理上的变化,也没有心智上的成长。在日军正式进入北平城之后,全城换了人间,仿佛全都与他无关。他报完大仇,在与世隔绝的屋顶上呼唤女神的名字,然而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呼唤,与隔岸观火的听者也并没有关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编者按
廖凡的凡,姜文的文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和本质
精美配乐,拓展空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影视A17廖凡的凡,姜文的文 2018-07-22 2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