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认识李娟
陈村
  ◆ 陈村

  我认识李娟,是一个叫寄居蟹的网友喜欢她文字,将一爿书店中李娟的第一本书《九篇雪》全都买下送朋友。他送了我一本,很薄但好看,随后将李娟请到我主持的论坛板块“小众菜园”。她的ID是“去年燕子”,菜园的菜农们称她燕子,老少都喜欢她。有人曾给她做过在菜园的“年谱”。有人想指导她两句。我说,你们别去教她,她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的。

  李娟在菜园贴了一些文章,有时也贴两张照片。拍的是云、草地和树,她身边的人和动物。不用说,她不懂摄影,不懂用光构图色彩,但奇怪的是,她的照片不小气,不做作,不附庸风雅也不故作高深。跟她的文字很像。她的文字清丽,随性,无习气。写日子,写身边,写外婆妈妈和妹妹,写牧民,写小的细微的地方也收束在小地方。她的瞬间就是永恒。她文字中总有大自然,有土地、风、雪和动物。她不小气,不自怜,不讨好读者。她的文字跟所有人不同,新鲜,自由,活生生的。以前读新疆,除了阿凡提,我喜欢刘亮程在黄沙梁的自言自语,现在又加上李娟。

  2007年夏天,我随《萌芽》杂志的“新概念作文”工作组去新疆,跟李娟约了在布尔津见面。她瘦小,戴眼镜,穿一件红色的T恤。事后知道,她过来还是很远。怕她拘束,我请来方方,她有小朋友陪同,我们四人一起吃了顿饭。在我拍下的照片上,她低着头,捂着嘴,或伸出舌头。

  李娟的文字一直是“不胫而走”,读过就被喜欢上了,读者就认定是“我们的李娟”了。“叫卖”她很轻松。这样的文字仅被很少的人看见真是太可惜了,我向熟悉的编辑们推荐她,获得她们的认可。

  有天路金波来看我,问我谁的文字好,可以出书,不一定要大卖的那种书。我说有的,李娟。

  《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同时于2010年出版,上海作协极为难得地与新疆作协为这远方的姑娘开了一次研讨会,不喜欢开会的王安忆也来了。大厅坐满了人,批评家、教授对她不吝赞美。李娟低着头坐在一角。《阿勒泰的角落》的出版人路金波严肃地坐着,严肃地发言。刘亮程专程前来,他是最早发现李娟才华的编辑。从刘亮程走出阿勒泰,可谓“根正苗红”。以后一站站接力,传送她远行。但一个作家最终只能是自己造就自己,写下的文字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护照。

  小众菜园是2013年关闭的,之后李娟的信息就很少。我有时跟她在网上说几句话,问她是否有了男友,这令她心烦。有次交底之后要我以后别再问了。有天我要用她过去发在菜园的文字,作为互联网文学的一个历史记录。她要我用修改过的文本,我坚决不同意,她坚决不肯,于是就弃用。我这里存着一些她的照片。她爱笑,但最怕被人看见不驯的门牙,这些笑着的照片也是个麻烦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0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海外
   第A24版:俄罗斯/新民海外
李娟:希望成为普通人喜欢的作家
认识李娟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A14认识李娟 2019-03-10 2 2019年03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