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洛嘉精通多种拳种,是国际武术比赛的常客。他多次在各类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奖,并在第十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自称“武痴”的瓦洛嘉说,中国武术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一位俄罗斯人,又是如何走上习武之路的呢?这还要从瓦洛嘉娶了一位得力能干的中国妻子说起。这段长达20年的跨国婚姻见证了他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功夫梦”。
迷恋武术 翻书看电影学中国功夫
“杨式太极3段位套路冠军、太极柔力球冠军、传统八极拳冠军、48式太极拳冠军、42式太极剑冠军、杨式太极拳3段位对练冠军,这是我参加2015年第十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取得的6枚金牌。”瓦洛嘉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自己的奖牌。他对中国武术的痴迷超乎常人想象。
1984年,22岁的瓦洛嘉迷恋上了中国武术。当时还没有去过中国的他,通过翻阅关于中国武术的报纸杂志来获取相关知识。“每天我都和朋友抢着看报纸、小人书,看中国功夫的电影,并疯狂爱上了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巨星成龙就是我的偶像。”瓦洛嘉时常比照着电影里的招式“依葫芦画瓢”学得有模有样,“当时,我还不太懂什么是中国武术,就是喜欢。没事就学,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看来,武术的每一个招式都漂亮极了,举手投足间是那么不寻常。那时没有老师教,我就每天自己练习,当然过程非常艰辛。因为中国功夫博大精深,加上我又是个俄罗斯人,语言的理解上吃了很大的亏,学起来也没有中国人那么快。直到1990年有机会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我才正式开始研习武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我的妻子王树平。”
在中国的那段时间,瓦洛嘉不仅对武术有了更深的认知,同时技巧层面上也得到了提升。在问及学习武术的初衷时,瓦洛嘉坦言,他是个运动控,从小就喜爱体育,“学习武术不仅可以延续我对体育的爱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强身健体。”就这样他开启了自己的武术之路。
妻子翻译 助瓦洛嘉理解招式含义
瓦洛嘉练习武术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但最让他头痛的还是语言关。“不能很好地理解每个武术招式中蕴藏的深刻内含,一度让我很迷茫。现在,我会说‘金鸡独立’,也明白其中的含义。”瓦洛嘉边说边摆起了招式。
“这都是我教他的,每个招式用中文怎么说,是什么意思,我都逐字翻译解释给他听。”妻子王树平补充道。
在妻子的帮助下,瓦洛嘉的武术生涯迈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他也不断地在武术比赛的赛场上证实了自己的实力。瓦洛嘉每次参加比赛,王树平都形影不离地陪伴左右。不仅如此,王树平还对丈夫的衣食住行样样上心。
据了解,每次亮相赛场,瓦洛嘉不仅凭借扎实的武术功底博得评委好评,一身漂亮的“行头”更是让他神采奕奕、器宇轩昂。“这些衣服都是我帮他选的。”王树平笑着说,“配套的衣服、鞋子、器械等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这些‘行头’能够给他的比赛添彩,帮助他发挥得更好。”
结婚20年,这对夫妻总是如胶似漆地出现在外人面前,羡煞旁人;问及其中秘诀,王树平说,夫妻关系的甜蜜跟瓦洛嘉学习太极有很大关系,刚柔并进、心态平和、阔达乐观的生活观是他通过学习武术获得的,跟这样一个男人一起生活很难发生矛盾。
“我自己是医生,时常面对病患,平和的心态是我的素养,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和瓦洛嘉两人的气场非常契合,从来没有拌过嘴吵过架,这在外人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就是事实。我们就是这样平静幸福地过着日子。”王树平说道。
长年习武的瓦洛嘉身上早已落下旧疾。“我是中医出身,每次他不舒服我都会帮他按摩穴位来缓解伤痛。”不仅如此,细心的妻子还运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对丈夫的饮食进行调整。
如今,练习中国武术已不仅仅是瓦洛嘉的兴趣爱好,他将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圣彼得堡武术学校”就是瓦洛嘉的“用武之地”,他既是这里的校长又担当教练。瓦洛嘉每天都要在武馆里待上7个小时,和他的学生在一起,教授他最爱的中国武术。瓦洛嘉经常和喜欢武术的朋友切磋武艺,还是在这所武馆,他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也把中国武术精神在俄罗斯传播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