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芬芳的原野
赵荣发
  赵荣发

  从小在农村长大,听多了各种各样的乡俚俗语,它们生动形象,入木三分,至今还鲜活在我的心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在读初中,那时候,乡亲们都过着清汤寡水的日子,我家孤儿寡母三口人,境况尤其凄凉。有一年黄梅天,雨水特别旺,家里的屋顶漏了,只能用盆盆罐罐接上,直到过了这个雨季才请人把屋顶拾掇好。后来,大门也因为破旧不堪,越来越关不严实了。那就换一扇吧。可是,吃了灯草灰,说话好轻巧,换一扇大门,牵涉到换门框砌砖墙,家里哪里拿得出这笔钱啊!万般无奈下,我们只能在破旧的大门上钉上几块旧木板,凑合着用下去,夏天还能对付,到了冬天,针大的眼,斗大的风,屋里冷得就像冰窟一样。

  但日子再怎么寒碜,母亲极少唉声叹气,她日耕夜作,供养着两个儿子上学读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到你俩都考上大学,我家就有希望啦!”

  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憔悴的脸上总是透出一股坚毅的神色。

  可惜,后来,在我高中毕业时,命运之手却戛然关上了高考大门,只留下了一扇回乡务农的小窗。

  还好,乡亲们与生俱来的淳朴、善良和乐观,抚慰了萎靡不振的我。

  那时,正值“农业学大寨”时期,乡亲们一年到头,天天“从鸡叫忙到鬼叫”,日子依然过得紧紧巴巴的,年终分红时,不少人家不仅分文不得,反倒欠了生产队的柴米钱,成了“透支户”。但是,乡亲们哭也哭了,闹也闹了,却始终没有趴下。“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大家惺惺相惜,相互打气,“挺过了这段日子,不信熬不出头!”

  没想到,这年春节,公社又想出一招新花样,规定全体社员大年初一也得出工“闹革命”。乡亲们眼看反抗不得,便绵里藏针,来了个见招拆招。那天,大家下田后,一边懒洋洋地干活一边谈天说地侃大山,大大咧咧的五婶一脸坏笑地说:“上有千般花样,下有一条计策,我们出工不出力,看侬有啥办法!” 

  “是啊是啊,”五婶的话一落地,大家更加口无遮拦,“路是弯的,理是直的,别看眼下的口号叫得震天响,这过年也不得太平的馊主意,肯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人心不可欺,民意是杆秤,不消两年,这个狗屁的规定果然就被废了,而我,不久后也在乡亲们的促成下,当上了一所学堂的代课老师。乡亲们的态度十分鲜明:“这孩子身体是弱了点,但肚子里有墨水,当个老师肯定行!”生产队长对我更是勉励有加:“苍天不负有心人,你先把代课老师当好了,说不定哪天还能来个鲤鱼跳龙门呢!”

  生产队长好神奇啊,她的话后来果然也应验了,在当了几年代课老师后,我终于圆了大学梦,之前那段漫长的苦难生涯从此翻篇。

  但是,翻了篇的我,却始终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乡亲们的呵护,还有,那些曾经听到过的乡俚俗语,我的心田,也就永远像一片滋润芬芳的原野。

  岁月染白了我的鬓发,清瘦的我却还能在这片鲜活的原野上徜徉,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模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2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旅游
   第A1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谦虚是金
教师日记
习惯
一片芬芳的原野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记王元化同志
吾乡夏令第一菜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一片芬芳的原野 2019-06-25 2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