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业指标总体表现良好。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66万人,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物价涨幅温和可控并处于年度目标范围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稳中有为”则体现在创新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二是自贸区改革创新效应不断显现。1-10月新增内资企业注册户数9493个,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5733.61亿元。1-11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占全市比重达到67%;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同比增长3.0倍。三是开放水平进一步深化。全年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8倍,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超过60%。
“稳中提质”则体现在经济结构和效益稳步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左右。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第一批50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挂牌,机器人、3D打印、车联网、云计算、智慧照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企业效益相对较好。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速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1~11月,同比增29.4%;受益于工业结构调整和盈利方式多元化,工业企业收入利润率7.8%。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