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文中散步
俞昌基
  俞昌基

  近日,朋友送我一本小思的《香港文学散步》(上海译文出版社)。此书装帧清雅别致,让我爱不释手,一天一夜就读完了。原来小思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作家、教育家,她多年来潜心研究和整理香港文学及文化史料,并开展香港文学口述历史。《散步》一书的前半部分是“忆故人……”,第一位写的是“五四元老、新文化保姆”蔡元培先生。作为编著体散文,小思先写了蔡先生的“在港足迹”与感评,然后选了余光中等名人扫墓或祭悼的诗文和历史照片。当然有蔡元培本人的撰文,是应宋庆龄之邀在圣约翰大礼堂美术展览会上的演讲,竭诚推广他一生倡导的美育。最后作者写了“与小思对话”作为归结。这一组文章真可谓名家荟萃,佳作交响。我曾去过北大校园瞻仰蔡元培的铜像,还两次在上海参观他的故居……今天我在文中神游香港,聆听其教诲,凭吊其墓茔,甚感荣幸!

  在“忆故人……”中,我还听到鲁迅的两次演讲(后一篇还填补了现代文学的一个空白);也看到了《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在港七年、为革除殖民地教育弊端和投身抗战事业而英年早逝的事迹。我还了解到“雨巷诗人”戴望舒因为从事抗日文艺活动被日军逮捕,写下了《狱中题壁》等血泪诗章,诗风也由此大改。萧红的最后两年在香港度过,并写出了《呼兰河传》等名著。有关她的一组文章和照片让我看到了电影《黄金时代》中没有的很多细节。特别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萧红死后五十多年,端木蕻良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捧着他的一半骨灰来到香港某中学,把它撒在当年端木掩埋萧红骨灰的大树下。我感慨,两颗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的心灵重又相聚,给我们的文学史添上了离奇而又凄美的爱情篇章!

  《散步》的下一部分题为“临旧地……”,写的是文化遗址孔圣堂、学士台、六国饭店和达德学院。这些地名我都陌生,但是它们是香港的文化殿堂,在那里开会、演讲、寿庆、出版刊物的人我都久仰其名,如孙中山、茅盾、郭沫若、郑振铎、欧阳予倩、张爱玲、柳亚子、叶浅予、史沫特莱……难能可贵的是,香港的几个文化部门还多次约小思带领文艺青年去故地进行“文化朝圣”,缅怀先贤先辈。她临近退休时,还在大学开设“香港文学散步”课……

  我在这些怀人之作中散步,才了解到香港绝非“文化沙漠”,它曾经是一片文化沃土,还滋养了许多高树大才,只是这么多的建树被大都市的繁华喧嚣遮掩了。如果哪一天再去香港,我会带上这本书,去追寻旧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老街琐忆
保健品不是药
电子药丸
猴子有智慧吗?
实在人老崔
崇明山歌
在文中散步
老屋的雪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赶集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在文中散步 2016-01-20 2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