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昨天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以“提能力、建机制、促创新、补短板”为出发点,“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努力建成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儿童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让每一儿童都享有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健康服务,使儿童健康水平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这一总体目标的主要指标包括:到2020年,基本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全市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拥有儿科(助理)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5人,核定床位不低于2张。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不低于90%,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8%,新生儿、儿童主要疾病筛查率不低于90%;不断改善儿童健康服务感受度,进一步缩短儿科门急诊候诊时间;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市新生儿死亡率低于6‰,婴儿死亡率低于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8‰的目标。
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邬惊雷介绍说,在完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新增儿科床位床位的基础上,未来5年,本市将加强综合性医院儿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应当提供急诊服务,设立儿科床位,并在全市综合性医院建设50个标准化示范门急诊。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应当提供儿科诊疗和儿童保健服务(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仅有20多家设有儿科诊疗科目),探索建立儿科家庭病床,并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今年起,本市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将增加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对儿科疾病鉴别、转诊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