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哪里排队最厉害?是今天正式开园的迪士尼乐园,还是购买本月车牌拍卖标书窗口?都不是,而是先前被冷落的各区公办早教指导中心。
在申城的一家公办早教中心门口,早上六点多的时候,就已经有100多位家长在等候报名,而最早的家长三点钟就已经开始排队了。据了解,沪上的早教市场可分两类,品牌早教机构和公办早教中心。像前一阶段引发家长通宵排队的“百花学习塾”就属于前者。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选择早教机构重要原因。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正规化”、“学业化”,现在中班的孩子考三年级的卷子都能拿到85分。对此,早教专家无不表示忧虑。
上海中福会托儿所所长陈磊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养育过程就是早教的过程。家长应该是宝宝早教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功利性的目的而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这对于孩子是非常不利的。中福会托儿所的科研主任吴玲玲表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要警惕“习得性愚笨”,也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
小孩刚会走路,就开始物色幼儿园,紧接着又物色小学;小升初时,逼着孩子去上奥数班;中考完了,又连夜挤在名校门口给孩子排队报名……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情绪不断增长。根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2%的家长承认自己有对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焦虑,98%的人认为身边有其他家长存在焦虑现象。63%的家长焦虑表现在控制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46%的家长替孩子选择兴趣爱好和强迫孩子做他自己不乐意做的事,47%的家长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四二一”或者“四二二”的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四位老人、两位家长,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重心已经完全下移,特别是许多父母本身是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独一代”,他们与父母辈之间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目前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候,由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当父母想以正常的途径为孩子获得正常资源的时候,往往会面对过度竞争。上幼儿园、升小学……看似水到渠成的教育链条实则限制重重。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说:当你是孩子时,你并不需要顾虑责任的问题,孩子们应该多一些玩耍。陈磊所长也表示,“目前我们的社会中,孩子是最应该玩耍的,但目前却被家长逼着学习。现在许多小学的面试题,家长都做不来,政府部门是否应该对于所谓的‘面试’进行一下管理呢?”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到城市中,特别是在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大城市,在资源已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外来人口,在教育、医疗等服务能力上已经捉襟见肘。在此情况下,人们对于价值的理解,就演变为对于资源的占有,特别是许多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对成功的理解也与父辈不同,有着比父辈更强烈的欲望,这样的欲望映射到孩子身上,便是他们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在教育上,更是有着高期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也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
然而,海外机构的研究表明,迫于生存压力和生活的不可预见性,生物本能地催发身体成熟,以便在死亡之前增长把自己基因传播下去的概率,导致与正常生理年龄不符的身体早熟。但长远来看,这些过早成熟的个体,没有把能量分配在其他能力的长期持续发展上,例如学习和拓展能力。看起来令人“鼓舞”的能力获得,实际上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压力因素会使得孩子们增加患上病理性精神疾病的风险。也就是说,童年遭受的压力,可能会提高个体做出风险性行为的概率。近年来,因为受到学业和家庭压力而选择轻生的群体,越来越低龄化。
不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意味着孩子能够在人生的长跑中始终处于领先。事实上,马拉松几乎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买过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而一个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幼教专家看来,孩子的小脑袋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让三至六岁的孩子思维激活,这对他们整个人生成长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