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资源不敷使用
据报道,虽然首架对外军售的F-35A战斗机已于2016年11月28日交付日本航空自卫队,但它目前仍留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卢克基地。在那里,来自日本、以色列、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挪威等国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正在接受与F-35相关的训练,具体训练工作由美国空军第944战斗机联队负责。
公开信息显示,飞行员在驾驶真正的F-35之前,首先要利用电脑和操纵杆进行一个月的课堂训练,然后再进入模拟机舱,戴上虚拟现实头盔进行30小时的训练。据负责训练的赖特·希尔梅尔中校透露,这种虚拟现实头盔单价在40万美元左右。训练辅助器械尚且如此昂贵,F-35执行真实飞行训练的花费更是高昂。美国《国防》杂志称,按照五角大楼的相关预算进行估算,每架F-35A飞行训练一小时需要花费超过1.4万美元。按每架飞机每月飞行13小时计算,全年花费约220万美元。与高昂的训练费用相比,缺乏“经验老道”的飞行教官是更大的麻烦。据美国《国防》杂志报道,目前美军的F-35飞行教官处于“边训练边摸索”状态,与学员相比,教官的优势是可以在机密档案室里阅读相关战术手册,以便掌握更多战机属性。经过一年左右的“边学习边训练”,迄今已训练出345名F-35飞行员和3368名维修技师。
此外,预计到2017年底,可用于F-35训练的资源除了卢克基地的第944联队,还包括美军将要列装的144架不同型号F-35,以及新交付的12套模拟器。然而,无论美军还是购买F-35的其他国家,都感到训练资源不敷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目前的训练中,特别侧重于F-35与F-16的配合。这是因为在F-35系列战机彻底淘汰F-16之前,F-35与F-16将共同构成相关国家的空军主力。
联网训练将成趋势
虽然目前有关F-35的培训和训练都在美国本土进行,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划于2017-2018年在日本(岩国和三泽)、意大利(阿门多拉和格罗列塔)、澳大利亚(威廉镇)、韩国(清州)、挪威(欧兰)、英国(马哈姆)和以色列(内瓦提姆)建立9个F-35国际培训站。而且,在将来某个时刻,各地的培训设施还会与美国本土的设施实现联网。军事专家指出,实现联网训练后,学员不仅可以在模拟器上展开更真实、更大规模的协同与对抗训练,而且能与不在同一基地或同一国家的学员共享信息、交流经验。
不过,尽管联网训练的好处众多,但美军目前使用的所有F-35模拟器都处于单机运行状态。按照时间表,直到2018年,美军才能实现同一基地内的F-35模拟器互相联网,而首个接受模拟器互联升级的是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技术代表表示,联网升级工作是“比较容易的整合”,理论上,同一训练基地内的模拟器互联完全没有问题,但要把海外F-35训练基地的训练设施与美国本土的同类设施联网,需要克服因各国网络接入协议不同而产生的障碍。在接入共同网络之前,需要美方按照对方的要求对某些软件做相应调整。美军F-35项目办公室发言人称:“具体技术难度取决于各海外基地提出的要求与美国本土现有网络的偏差程度,不过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这些海外基地并没有提出太多的特别需求。”
保障维护也要互通?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F-35项目将更具“国际化”。美军首支F-35战斗机中队已从美国本土调到日本本州的岩国基地,同时该型飞机也将开始在12个国家部署。在实现F-35战斗机海外部署和训练的同时,美军也开始筹划F-35战机维护工作的全球布局。据悉,美军F-35项目办公室将全球分为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区域,目的是建立区域性的机身、发动机和不同部件维护与修理中心,负责各地区F-35的维护、修理、大修和升级工作。
据美国《航空航天制造与设计》报道,北美地区的F-35,会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位于沃斯堡的总厂接受维护;欧洲地区F-35机身维护基地设在意大利,发动机维护站点则设在土耳其、挪威与荷兰;在亚太地区,日本和澳大利亚都会设立机身维护站点。按照计划,2017年到2021年,五角大楼会逐渐把一部分F-35战机的部件修理和维护工作交给海外维护基地,测试各海外维护基地的工作能力,以便对这些维护基地进行有调整和升级。
为了配合F-35维护保障的“全球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计划建立F-35部件的全球化存储和配送。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方面想在全球范围搭建F-35维护网络面临着一个难点,即出于保护本国军事体系和领土安全的考虑,不是所有购买F-35的国家都愿意参与其中的。毕竟一旦被美国人全面控制了F-35的维护保障体系,那么这款武器也许只能在打击“美国的敌人”时发挥作用了。 于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