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起的三年内,九旬高龄的父母亲先后离开了我们。在父母亲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做儿女的始终陪伴在旁,完成了为父母大人养老送终的愿望。但有一件事,让我们留下遗憾,那就是在服侍父母亲饮食中的一些过失。
父母亲身体虽然说不上强壮,但胃口一直不错。临近九十岁时,每顿仍可吃一碗米饭。开始时还盛得满满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盛得浅了。每次把饭端给父母亲时,我们总对他们说,多吃一点,你们不吃补品的,就靠这些饭了。母亲总是回答,是呀,人是铁饭是钢,你不吃,我要吭!
后来,父亲患上了失智症。后阶段,一日三餐需要我们喂他吃了。开始他吃得还很爽气,过了一段日子,给他喂饭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让他能把饭吃下去,保证营养,我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有时哄、有时骗、有时还吓他,甚至拍桌子。在我们的“软硬兼施”与“恐吓”中,父亲有时面呈恐惧,把饭吃了下去。过后,我们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有“办法”。
一次,在偶然中我们得知,失智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吞咽功能会逐渐丧失。这时,如硬逼他吃饭,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意外。突然,我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残忍”,由于无知,给父亲增加了痛苦。
我找了个机会向父亲表示歉意。这时他已基本丧失了语言功能,听了我的话,咿呀了半天,不住摇头,脸上露出宽厚的笑容。我知道,父亲已遗忘了吃饭时的“恐吓”,但看他的表情,可能已接受了我的歉意。
父亲离开后,母亲在思念丈夫中又度过了三年。由于她牙齿逐步脱落,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吃松软的东西,主食以粥、烂糊面、馄饨为主。刚开始,每餐都能吃满满的一小碗,我们每天主要为她下饭的菜肴发愁,想尽办法给她烧她吃得动的菜。
后来,母亲每餐吃的半流汁,从满满的一小碗变成了浅浅的一小碗,再后来又变成了半小碗。每次吃饭,我们都要给她做半天的“思想工作”。我们的情绪,也随着母亲的进食多少而变化。
一天,母亲上午喝不下牛奶,中午只吃了一点菜泥。晚上我喂她喝薄粥,开始几匙还可以,到后来只把粥汤咽下去,把捂在嘴里的饭粒全吐了出来。我情绪一下子没控制住,脱口嚷道,阿姆你不能这样,你一天没吃东西了,再不吃要没命的呀!母亲也回我,你让我去好了!还用手捶着床面。
实则,刚才话一出囗,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我平了平心,忙对母亲说,阿姆对不起,我不应对你这样。母亲开始不理我,过了一会,她平静下来,调整了情绪,又恢复了慈祥的表情。
她拉着我的手,柔柔地对我说,小弟,你不要急。我人一好,胃口就会开的。说着对我宽厚地笑了笑。我知道母亲是在安慰我,望着她慈爱的笑容,我的心里却在流泪,我为我失控的情绪而难过!
一位从事老年医学的朋友曾告诉我,有的老年人,进入生命最后阶段,吞咽功能会丧失。有时连一口汤也难以下咽。亲人一定要了解老人生理功能的变化,要应势喂食,切忌强求,免得给他们造成更大的痛苦与伤害。
如今,父母都已驾鹤西去,当你明白,再想表达,已无处可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