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内建孵化平台外搭转移桥梁,杨浦“双创”——~~~
内建孵化平台外搭转移桥梁,杨浦“双创”——~~~
内建孵化平台外搭转移桥梁,杨浦“双创”——~~~
内建孵化平台外搭转移桥梁,杨浦“双创”——~~~
内建孵化平台外搭转移桥梁,杨浦“双创”——~~~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建孵化平台外搭转移桥梁,杨浦“双创”——
既支持“高大洋” 又扶持“小青新”
邵宁
  3月15日晚,全国人代会刚刚闭幕,一场招聘宣讲会在清华园举行。宣讲者是上海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他面向名校学子们发出了邀请,为杨浦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招贤纳士。此前,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也前往复旦大学作了主题宣讲。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转型腾飞,求贤若渴。杨浦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势头如火如荼。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中国第一代黑客”季昕华,与两位好友一起在杨浦区创办了一家云计算公司。短短几年,公司已经获得三轮1.6亿美元投资,员工发展到270人,拥有2万多家互联网用户。公司是国家工信部首批认证通过的“可信云计算企业”,也是国内首家落地北美的云计算厂商。如今,该公司在云计算领域已具备了与阿里云、腾讯云直接竞争的能力。

  杨浦的“清华三剑客”也十分出名。他们是三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80后——顾晶、王翌和林晖,在杨浦创办了晶为电子、“英语流利说”。

  近年来,已有许多有才能、有创意的年轻人在杨浦圆了创业梦,将知识和智慧变成财富。这一切,离不开杨浦区着力营造的浓厚“双创”氛围。区里依托独一无二的高校科教资源,建成了20家科技园区,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占上海的一半以上。同时,各类众创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总数多达60家。如今,杨浦区的创新创业载体超过230万平方米,入住创业团队超过1000个。区里既全力支持“高大洋”(高科技、大企业、外企),又积极扶持“小青新”(小微企业、青年创新企业、“四新”企业)。目前区里共有科技型企业9900余家,有64家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

  去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作为上海唯一的区域示范基地入选。

  科技园区建到美国

  在绿色的新江湾城生态社区,一片新建的商务楼错落有致,这就是湾谷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就坐落于此。两年来,东部中心累计汇聚技术转移供需信息41375条,技术转移专家7765人,培养技术经纪人299人。平台促成23项科技成果对接,合同金额总计2800余万元。

  不仅如此,东部中心对标全球一流的科创中心,还进行了国际技术转移布局。去年2月,张江波士顿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揭牌。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介绍说,这也是中美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一个科技园区,园区资产完全由中方购置,一期将建成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创新中心。对于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今后可以将研发中心放在当地;而美国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一枢纽,将技术转移到中国来。另外,上海创新中心(伦敦)分中心也于去年开业,在上海和伦敦之间架起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之桥。

  “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杨浦一路转型升级,但还不够完美。如果你选择杨浦,你就选择了拓荒者喜欢的挑战和开创,选择了建设者的远见和未来!”李跃旗在清华大学宣讲时的这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杨浦这十多年来不寻常的历程,也为人们展示了在这块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新创业的无限可能。

  首席记者 邵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建立面向未来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精心申办世界技能大赛
既支持“高大洋” 又扶持“小青新”
立足实际回应期盼凝聚共识
全面推进上海政务公开
新民晚报要闻A02既支持“高大洋” 又扶持“小青新” 2017-04-06 2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