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超级月亮的好戏被大雨浇灭,象限仪座流星雨又因月光干扰大而不易观测,昨晚的月全食成了沪上天文爱好者们期待的首场星空大戏。无需器材、也不用太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准时来到能抬头望明月的户外,月全食的观测在诸多天象里尤其“亲民”。然而在月全食初亏阶段,霾和厚厚的云层组成了一道“封锁线”,让不少市民只能选择回家收看直播。
虽然申城错过了月全食的初亏和一部分食既,不过不少观测者并不觉得遗憾。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资深天文爱好者郭纲在自己小区的草坪上和班级家委会组织有兴趣的孩子欣赏月全食。新民晚报新民网也在上南中学校园成功直播此次月全食,收看人数达到170万人次。
尽管申城昨夜气温低至零摄氏度,还是阻挡不了市民对月全食的热情。21时左右,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红月亮”让不少选择坚守的天文发烧友惊喜不已。在云层和霾的影响下,月亮不是特别清晰,但“红月亮”的出现还是让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相机,记录下这152年一遇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和蓝月三景合一的天象。
而在由国家天文台总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联合奉献的网络直播中,月全食到达食甚时的观看人数接近300万。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高级科普主管汤海明在佘山之巅直播上海的观测情况,“这次观测月全食可以用‘有惊无险’来概括。原本我们对天气并不乐观,好在最后还是‘拨霾见月’。”
月全食的发生会对航天器产生影响吗?有天文发烧友提出问题,据汤海明介绍,月全食对于靠太阳照射太阳能帆板供电的人造天体有一定影响。当月全食发生时,整个月球以及绕月卫星都会“钻”进地球巨大身影中,估计有3、4个小时照不到阳光。“因此这段时间里,绕月卫星都会做好预案,来解决供电问题。”
挥手作别此次月全食,2018年的“星空剧场”还有不少天文大片待上映,7月28日凌晨的年度第二次月全食、8月11日日落前的日偏食、8月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也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