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校长们尤其是小学校长们担心的是,相比女生,按照传统观念,承担着养家重任的男生,愿意坚守教师岗位的就更少了。不过,一旦扎根校园,他们同样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风采,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明星教师。记者采访了来自本市两所公办小学的90后男教师,听他们讲述爱上这份职业的理由。巧的是,他俩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
“高中老师对我影响非常大”
周利超( 卢湾一中心小学数学老师,1990年出生,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
在北蔡中学读书时,高中老师对我影响非常大。她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我也喜欢下课到她办公室去问各种问题。老师不仅帮我们解答疑惑,时间晚了还会买点心给我们吃,就像妈妈一样。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将来也要当一名老师。高中志愿表上,我几乎所有的志愿都填了师范类。
对我而言,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能实现当老师的梦想,就非常开心。而且,学校给了我不少挑战自己的机会,第一次公开课就让我面对很多外省市老师。老教师们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一起给我出谋划策,帮助初上讲台的我克服了紧张情绪。
其实,起初我有点担心,自己会搞不定小孩子。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只要付出耐心,从心底去爱他们,和孩子沟通并不难。身为男老师,也要学会以柔克刚,学会和孩子们聊天。我一直教低年级,有的孩子刚进校,上课纪律比较差,你要告诉自己,孩子们不懂是正常的,老师一定要慢慢来。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会下课主动跟他们多聊天,聊我们都爱看的动画片《哆啦A梦》啊,听他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啊,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他们也愿意听老师的话了。接一年级班时,我要求自己尽快记住全班小朋友名字,没想到,有家长立刻在班级群里留言对我很快叫出孩子名字表示感谢,这也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不过说实话,幸运的是,我父母还在工作,家里也没有房贷压力,而且我和太太都觉得,收入够用就好。因此,虽然年轻教师五六千元的月收入在同龄人中不算高,但不会影响我的职业选择。如果是外地同学到上海工作,确实要承担蛮大经济压力的。
“孩子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陆潇骁(和田路小学美术教师,1992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毕业)
说实话,我们这个专业毕业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走上艺术创作之路,可以选择去赚钱更多的培训机构任教,但机缘巧合让我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工作两年多来,孩子们给了我很多艺术的灵感,校园也给了我广阔的创作空间。
和田路小学一直有“创造教育”传统,入职之初,我就努力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美术课体验。我经常听到孩子们问,“老师,我这么画对不对?”而我并不希望看到,孩子们的思维被“标准答案”束缚。所以,在美术课上,我鼓励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独特的想法。我会带着他们走出教室,让每个孩子寻找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再在画纸上添加几笔,变成一幅画。我也会带他们来到校园空地,请他们畅想,如何设计一座儿童乐园。上学期,学校交给我和另外两名年轻老师一个任务,要用一个学期时间牵头完成一场“梦想改造家”主题活动。我在学校的三棵大树之间,设计了一座特别的阳光房,里面有供孩子探索的生物角,一旁还有美术工作区,供孩子们尽情创作。学期末的展示活动上,每个孩子都拿到一把透明的雨伞,我请他们把自己的梦想画在伞面上,在操场上一字撑开,效果非常好。
校长还给我专门辟了一间工作室,有时我干脆就睡在里面,放学了继续艺术创作,有了作品就放在美术室内,给孩子们欣赏。说到收入嘛,其实我不是太担心,毕竟还是可以凭借专业特长在工作之余,通过售卖画作等途径获得一些收入。女友也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关键是在一个充满创意的校园,我的公共艺术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很满足。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