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全面二孩时代”最该关注的新课题之三
~~~——“全面二孩时代”最该关注的新课题之三
~~~——“全面二孩时代”最该关注的新课题之三
~~~——“全面二孩时代”最该关注的新课题之三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有二孩,如何“一碗水端平”?
——“全面二孩时代”最该关注的新课题之三
陆梓华
■ 让大宝与二宝和谐相处是一门艺术 图 CFP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从单独二孩,到二孩全面放开,在申城,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第二个宝贝。虽然是同一对父母,但孩子之间的差异和比较,也自然而然产生了。无论是在育儿论坛还是私下讨论,不少父母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带养第二个孩子,似乎比带老大的时候要容易许多。家有二孩,家长如何“一碗水端平”,保护两个孩子感情,正在考量着家长的教育智慧。

  照顾老二焦虑减缓

  俗话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玩笑归玩笑,老二更“乖”,成了很多二孩家庭的共识。专家指出,这其中既有家长主观心态的改变,也不乏家庭环境的因素。

  “大病小病姐姐都生过一遍了,另外如吃饭不好啊,做事不够专注啊,这些问题都在姐姐身上出现过,所以带妹妹的时候,我心里就不那么慌了。”这是全职妈妈周女士的感触。

  她坦言,老大小时候体质不好,没少生病吃药。一岁不到的时候,第一次发高烧,当时可把夫妻俩急坏了,翻了各种育儿书,看了专家门诊后才确信,女儿得的是常见的幼儿急疹。果然,女儿出了疹子,退了烧,很快康复了。虽然女儿小毛小病不断,但身为“双独”的周女士夫妇始终坚持要生两个孩子,女儿6岁的时候,他俩如愿以偿又添了小女儿。“一开始也担心,老二要是体质也这么差,两个孩子同时倒下,管得过来吗?”周女士坦言,但是,令她自己也惊讶的是,可能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妹妹生病时,预期的焦虑似乎没有随之而来,她觉得自己坦然许多,也由此轻松许多。

  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顾凯宪分析,第一次当父母,家长难免会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育儿信息。纷繁复杂的信息交汇,既提供了育儿指导,也让家长在信息海洋中迷失。而当老二出生时,对新手爸妈们来说,很多事情都已经来过一遍,道听途说的信息变成了经验,父母尤其是妈妈很快会发现有一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自然缓解。事实上,焦虑的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当家长的焦虑减缓时,不知不觉也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缓和下来。“哪怕是很小的婴儿,也会感受到。”顾凯宪说,夜哭、要抱睡等问题,看似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也是家长情绪的投射。家长放松了,孩子自然显得好带了。

  “第一个孩子往往处于家长的高期待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不知不觉也就抬高了对孩子的要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建议,当家长觉得二孩“好带”时,不妨借由这种正向的、积极的情绪反思一下,在对待老大时,自己是不是曾经有些苛求?陈小文认为,当父母面对老二时,可能才会从第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有些事情不必要纠结,才会真正学会面对一个生命,而不是一个“产品”。

  哥哥姐姐示范效应

  陈小文曾经在一些幼儿园做过观察,他发现,孩子虽然年幼,但自从两岁开始,他们已经可以学会“察言观色”,敏锐地发现和周遭的相处之道。

  同样的,这种“察言观色”的本领,也让“老二”们显得更为乖巧。对此,“二宝妈”秦女士颇有体会。兄妹俩相差两岁,哥哥从小是皮大王,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摔跤、蹭破皮甚至骨折,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妹妹会爬会走后,很快显示出“天使宝宝”属性,嘴甜、很少闯祸、非常会和父母发嗲,乖巧可爱。起初,秦女士感叹,为什么同样的父母,生出的两个孩子年龄差距也不大,性格可以差异这么大。仔细观察后,她觉察到,妹妹的乖巧,和哥哥的顽皮可能也有关系。“哥哥扮演着试探爸爸妈妈底线的角色,而妹妹似乎成了这些成果的‘享用者’。”秦女士觉得,正是因为哥哥的“示范”,妹妹很快就能明晰,哪些是不可触碰的家庭准则,自然而然就懂得了,有些事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例如,哥哥小时候贪吃糖,刷牙不认真,导致读幼儿园时一次次去看牙医,没少吃苦。每次哥哥看牙医,秦女士也会带上妹妹,结果,妹妹无需叮嘱,每日两次刷牙非常认真,虽然是个小“吃货”,但是面对糖果、冰淇淋等甜食的诱惑,有很强的克制力。在哥哥和父母的一次次“抗争”中,妹妹明白了,爸爸妈妈定的规矩,是不能被打破的,比如,每次去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有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玩平板电脑要有时间限制等等,“妹妹知道,只要妈妈提高了嗓音,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商量的”。看着乖巧的女儿,秦女士很欣慰,也坚定地相信,无论对哪一个孩子,一定要学会培养孩子在家庭中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有章法可循。

  亲子陪伴时间增多

  在要不要添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上,记者调查后发现,“重温孩子成长过程”,成为一些家长选择生二孩的原因。他们中,不少老大由祖辈带养大的,而到了老二,一方面,父母年龄渐长,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父母也希望更多参与孩子的成长,选择了亲力亲为,亲子陪伴时间明显增多。  

  从事外贸工作的严女士深有体会。大儿子今年念高三,小儿子读小学三年级。近10岁的差距,使两个孩子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生老大时,夫妻俩处于创业初期,忙于事业,老大从3岁起就开始寄宿,回家时也由老人照顾比较多。等孩子长大后,严女士才发现,可能因为长期疏忽了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孩子总让人觉得不够有安全感,不够自信。因此,9年前,当她发现自己又怀孕时,决定曾错过的亲子时光,要在老二身上弥补回来。严女士告诉记者,相比哥哥,老二获得了更宽松、更有趣的生长环境。例如,老人带孩子时特别爱干净,坚决不允许孩子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弟弟则要幸福很多,爸爸妈妈允许他在家里涂鸦,把橡皮泥糊在桌子上也不再是大不了的事儿。夫妻俩还尽量抽时间,晚上陪孩子亲子阅读,出门时告诉他路牌怎么认,路线怎么走,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生病了,他会照着我照顾他的方式照顾我。”颇令严女士感到欣慰的是,老二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暖男”指数大大提高。

  “祖辈带孩子时,碍于情面,一些方法我们觉得不够恰当,也没有办法提,但是,在带老二的过程中,我们就有意识地避免这些问题。”严女士说,例如,在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时,可能老人一会希望给孩子端点点心、端点饮料,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年轻父母通常不会那么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目击/街拍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家有二孩,如何“一碗水端平”?
二孩来了,怎样让老大“不吃醋”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家有二孩,如何“一碗水端平”? 2016-04-08 2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