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观马克思故居
姜宏
  姜宏 

  来到德国西南摩泽尔河畔的古城特里尔,参观布吕肯街10号那座带有巴洛克风格的三层小灰白楼,真是非常激动。因为1818年5月5日,在这里,曾诞生了一位我小时候就知道的大胡子伟人马克思。 

  走近这座小灰白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墙头上镶嵌着马克思的石雕头像,跨进故居正门,又一尊马克思的铜质头像迎面而来。接着,可以看到各类马克思雕像。我身临其境,顿感伟人的音容思想在身边一下子弥漫开来。 

  我仔细浏览着、倾听着和寻思着。三层小灰白楼建于1727年,曾屡换房主,历经沧桑,几经整修。而成为马克思故居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至今仅有半个多世纪。故居23个展室,每个展室均有一个主题展示。如一楼第2室反映故居历史,二楼第11室展现青年时代的马克思,而紧邻一侧的那个小套间,就是马克思的诞生地。我看到了马克思生前使用过的桌子、椅子、书柜等,并在物若其人的赞叹感受中虔诚地拜谒,深情地凝望。 

  马克思故居博物馆内的无数信息图片、历史画面、人物介绍、手稿书信和墙头上伟人的那些名言,构成了立体式的现代展览效果——马克思生平、著作及其对当今的影响。特别是在衔接展室之间的那几条走廊里,也可见到不少世界著名人士的名字,这些人或是毕生或一个时期受过马克思思想 的影响。直觉让我感到,这一切让人足以了解一个伟人的马克思、一个真实的马克思。 

  在参观中,也情不自禁地将《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等联想在一起。可不,在我眼前的玻璃橱窗内,陈列着《共产党宣言》各种文字的不同版本。而我的目光则被1938年出版由成仿吾和徐冰合译的那本《共产党宣言》吸引着,因为封面上周恩来那三个大字是那么耀眼夺目,熟悉亲切。这是周恩来同志当年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亲笔签名,时间是1943年12月。 

  参观马克思故居的留言簿,颇有思考也很精彩。留言簿换了一本又一本,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浏览世界各国不同文字的留言,特别是龙飞凤舞的方块字留言,可从侧面了解当今的人们对这位伟人的评价。浙江绍兴一位参观者在留言中说得好:“在中国,有许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他们有各自的理解,但是不管何种理解,丝毫都不影响马克思的伟大。”记得当年恩格斯有过这样的高度概括:“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形象思维第一流,文章经纬冠千秋”。参观马克思故居,使人可以从中明辨不少是非,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并非终极真理,它只不过为我们探索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无数事实证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甚至神化,其本身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我想,马克思故居博物馆之所以被人青睐,既源于我们这些崇拜者来寻根,也源于他那光辉思想仍在照耀,更因为在这里可以重拾久有的那份朴素的伟人情结。基于此,我也在留言簿上,流畅地写下了:“伟大的导师,科学的巨人,思想学说永冠千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基金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乌克兰波兰欧洲足球赛特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九安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清心普善咒》与半阕《山居吟》
参观马克思故居
感伤的爱情
养于古人之造化
碧霄万壑松云风
第一次跟女生握手
游记诗二首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参观马克思故居 2012-06-04 2 2012年06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