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的望海楼,初名海阳楼。由于战火和楼圮等原因,楼先后4次毁拆重建。现望海楼于2006年在原址按宋代制式建成。据载,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曾登临望海楼。明代徐藩子、徐嵩曾撰《重修望海楼记》。明代知州郑梦赉诗曰:“蜃楼飘渺依天开,仙容凌空驾鹤来。气夺湖光吞五嶺,剑横秋影薄三台。”
在望海楼西侧泰州文会堂,为北宋名宦滕子京初建,范仲淹曾著《文会堂赋》,首先提出“君子不独乐”的忧乐观,这也是后来《岳阳楼记》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声源头。2011年,世界范氏宗亲会海内外知名人士汇聚望海楼,与会者惊叹望海楼历史文化积淀,建议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为了配合申报工作,泰州有关部门编撰了《泰州望海楼资料汇编》,书中涵盖了望海楼的历史沿革、望海楼的布局,以及在古今中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