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失的折扣季在国外,如欧洲,一月、七月都会有奢侈品半价打折活动,已形成了一种折扣季惯例,但在国内,从来没有奢侈品打折信息,价格相对较高,这是折扣上的服务歧视。
二、找不到维修点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后,当地有一整套售后服务体系,不用将坏掉的物品送到外地维修。然而在国内,许多奢侈品品牌只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维修点。
三、退换货内外有别无需凭小票,便可到店面退换不满意的物品。这在国外比比皆是,然而国内却从没有过。国内的消费者想要退换货必须凭小票,有的品牌即使有小票还得看情况才能确定是否能退换货。
四、维修价格太高由于国外维修点很多,维修费用相对较低,有的品牌甚至提供终身免费售后服务。但是国内维修点有限,维修费用特别高。
五、维修时间太长在国外,奢侈品一般在门店所在地设有维修点,货品损坏维修一般一周左右。而国内由于维修点很少,维修一般需送到总部,快则一两月慢则要半年左右。
六、说明书读不懂销往各国的奢侈品一般都有各国语言的产品说明书,例如销往日本的是日语说明书,销往韩国的是韩语说明书。但在国内,奢侈品牌说明书要么没配中文,要么非常简单,造成信息障碍。
七、承诺无法兑现在购买产品时,承诺可提供清洁保养服务、退换货服务等,但是却以各种借口推脱,这种情况在国外甚少出现。
八、看人定标准在国外,尽管有大、小客户之分,在服务内容上也有差异,但服务标准是一致的。而在国内,许多品牌针对不同的客户,态度、质量和标准也不同,差异性服务、歧视性待遇非常明显。
中国市场奢侈品卖得欢
2006年 72亿美元
2007年 80亿美元
2008年 86亿美元
2009年 96亿美元
2010年 107亿美元
2011年 126亿美元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