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埋下“定时炸弹”
血脂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其他类脂的总成。当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过高,沉积在动脉血管壁,长此以往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健康白皮书显示,18岁至30岁男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达到58.5%,30岁至40岁男性接近70%。18岁至30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也有27.4%,30岁之后均已超过30%。
钱菊英指出,上海人群的患病率也不容乐观。钱教授特别提到,很多人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病,其实摄入过多垃圾食品,可能导致年轻时就在血管内埋下“定时炸弹”。
胆固醇偏高易被忽视
李老伯多年前体检时就发现胆固醇偏高,但身体没有不舒服,没听从医生劝告服用降脂药。“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不像高血压等疾病那样受到重视。”钱菊英指出。
钱菊英强调,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目标胆固醇”。化验单上同样的数字,对有的人可能属正常范围,放在你身上很可能已经处于危险临界点。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等人群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不一样,需要医生专业评估,确定目标胆固醇水平。
请“管住嘴迈开腿”
调节血脂有三大法宝。首先,要吃“三低”食物——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拒绝快餐食品,少吃动物内脏、鸡皮、蟹等食品,蛋黄每周不超过两个,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少于半两,增加水果、蔬菜和谷类食物,经常摄入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蒜、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等。合理的膳食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2%到8%。
其次是改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管住嘴,迈开腿”。戒烟,控制饮酒量,坚持快速步行。循序渐进地开展有氧运动,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第三,还要了解自己正常的目标胆固醇水平是多少,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钱菊英形象地解释道,新型的复合药物治疗好比是黄河治理,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和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的方法达到降脂的目的。他汀类药物是有效性证据最多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降胆固醇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