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有书听
每天中午12时30分,是松江九亭镇牛车泾、小寅、朱泾浜和北场四个社区老年居民固定“约会”的时间。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四个社区的百姓书场里就坐满了人。
台上,着一身浅色长衫的先生讲到兴头上,撩起长袖;台下,上百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们摇着蒲扇,时而抿一口茶。有的悠闲地斜靠在椅子上,有的正襟危坐像个听课的学生……虽然说的是带有时代色彩的新编剧目,古色古香的陈设和服装道具,仍让老人们找回许多过去的感觉。
除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九亭镇的书场一天不拉,一般半个月换一出剧目,说书的评弹演员不仅有上海本地的,还有从张家港、苏州、嘉兴、无锡等地请来的。因为剧目好,时间固定,附近青浦区、闵行区乃至市中心的书迷也常专程赶来。84岁的书迷老陈家住上海体育馆附近,每天上午在徐家汇的书场听书,每周再抽三天来九亭。拿着一份7月份的《上海市评弹节目表》,老陈说:“哪里有好的节目,我就去哪里。”
政府扶持给力
浦东周浦镇的老年书场一年365天无休,由镇文化中心扶持、管理,每场都有近百名听书人。松江九亭镇的每个书场年投资在10至15万元之间,全部由居委会承担。居委干部徐金华说:“牛车泾、朱泾浜、小寅和北场都是2000年统一进行‘村转居’的社区,本地老年人很多,喜欢听书,用集体资产来让更多老年人得益受惠,是一件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惠民工程。”
本报记者 孙云 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