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因为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对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促成了沿海城市的规模、人口急剧地增长。城市大了,固然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对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良性的影响,但同时对城市管理、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治安,以及房地产需求、医疗资源需求、能源的需求等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更值得重视的是,因为大量农民的离乡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导致很多农村“空心化”,不少土地荒芜。
大城市的膨胀和农村的萎缩成为我们今后发展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今,我们应将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建设上,逐步通过政策的引导,让在城市经过训练、掌握了一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小城镇创办加工制造企业,让大批的农民不远离故土,就能在当地工厂就业。同时,将进城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以股份制的方式,以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把农村真正建设成农产品基地和祖国的大花园。
也许,到了那一天,农民工的“回家难”会成为历史。大城市的房价,也不会再无限上扬,大城市的交通,也不会再那么拥堵。而小排量的轿车、工具车,产能过剩的家电行业,在小城镇有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国的文化产业,也会随着小城镇的发展而兴旺发达起来。小城镇和农村的经济良性发展,也能为各地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为覆盖全民的养老、医疗保险提供充足的财力。小城镇的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能充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大量人才的加入,又能更好地提升小城镇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和文化素质。城市和农村的悬殊差异逐渐减少,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能逐渐缩小。咱们国家将会呈现一种和谐、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状态,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局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