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在四川中路110号
卢金德
  卢金德

  1979年经济开始复苏,我正年轻,从一家机械厂调往四川中路110号供职。

  四川中路多洋大楼,而这幢大楼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却很见辉煌。每天夹公文包进进出出的党的工作者、实业家、大大小小的厂家经理,没有一刻时间停顿的。它的全称是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挂着白底黑字的大牌子。

  进进出出与坐在那儿干活的,职务再大,资历再深,都不摆谱。我那时虽然年轻,在报纸上已经发文章,那些党务工作者、老经理对我不薄,很看得起我。他们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我今年63岁了,前些日子我去了这幢大楼。我对门卫说我曾在这幢楼工作过,他以为我是假的,如同我曾经在巨鹿路675号供职过一样,因为我穿着太不讲究,也“被假”过。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的科长戴金发有事拉我到四楼重机公司去,下楼时对我低声说,那位接待我们的同志解放前就是经济专家。这使我明白在这一幢楼里供职的长者,都是有出处带冒号的。门外时常停着的那辆“奔驰”,这是局长的公车,号牌很小,我那时候也不认识这种车。就是我的老科长,也是与郝建秀一起出名的全国劳模班的调干生,他熟知我是读书人,心思不在这幢楼里,很赞同我跳槽。

  午餐时大家都在楼底下的大厅里用餐,倘你去晚了,局长、经理偶尔也能遇上。他们从楼梯下来,遇上年轻的,不赶会,也会客气地用手一摆,让道。那时正逢改革开放初期,有开不完的会,发不完的文件,我供职的轻机公司在这幢楼里是最小的公司,也是整天写简报,真累人。

  不过,到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年轻一辈的在一生中能到这样的机构里操练一下,便可学得一个人如何能干几个人的活,而且又快又好;如何从整体看问题和细微处下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专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
   第A19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0版:拍卖指南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4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曾在四川中路110号
手表陷阱
糖桂花
三见汪老
种子与土壤(五)
自嘲
公交站台的“微运动”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曾在四川中路110号 2012-10-20 2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