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建成了什么东西才是成果?是不是解决了什么问题才算成功?徐汇区凌云街道闵朱小区居民自治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小区居民代表唐金娣说,前年小区解决了200多辆车的收费问题,这是居民自治的成果。最近,两栋高层的居民为换水管争吵不休,居委会搭平台,双方争论后选择了默认现状,搁置矛盾,等条件成熟了再换,这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
按照以前的思路,考虑到小区稳定,居委会出面做工作,争取让不换的居民也同意更换。而如今居委会引导居民协商,尊重矛盾双方搁置争议。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专家唐有财认为,这不仅折射出了居民区自治功能的回归,也反映了社区干部观念的转变。
换水管未达共识双方选择“搁置”
闵朱小区875弄内的两栋18层高楼,住有216户居民。最近几年,经常有居民家的自来水管道出问题,有些是滴滴答答地渗水,有些如针筒般地渗出水。不时有居民找居委会和业委会要求更换大楼水管。但是,更换管道不仅要动用维修基金,每户还要再出点钱。居民由此出现了不同意见:大部分要求换,还有部分居民不同意换。
换不换,要尊重全体居民的意愿。居委会配合业委会上门逐户征询业主意见。不料,同意的业主离三分之二票数还差几票。这个结果不仅使维修基金动不了,也让居委会“轧扁了头”。不同意换的业主吵着不让换,要求换的业主看迟迟不动工,认为是“居委会不作为,在拖”。
居委会到底怎么作为?居委会书记陈艳认为,用了10多年的水管照理是该换了,但换不换水管是业主的权利。居委会可以把换的必要性告知业主,但不能要求业主一定要换,更不能帮着要换的居民向不换的居民施加压力。是否换,居委会可以提供平台,让不同利益的双方协商。
最后,居委会请居民到大楼下的空地上召开现场会。大家还是意见不一,业委会副主任蔡爱丽说,虽然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现场会让大家看到这件事双方确实存在很大矛盾,原来要求换的人,看到六七十户持反对意见居民不肯松口,觉得这事一时半会儿确实解决不了。最后双方默认现状,接受了“哪家坏了修哪家”的建议。散会后,业委会根据征询结果和现场会的不同意见,贴出一份暂缓换水管的通告。蔡爱丽说,以前小区要做什么事了,或办成什么事了,才出通告。这次事情虽然没办成,但这也是一个必须尊重的结果,这个结果也应该告知业主。
如今双方换水管的争吵声平息了,也没人再说居委会不作为了。居委会书记陈艳认为,如果按照以前的工作方法,“硬”去做通那部分居民的工作,反而会生出矛盾。
自治中最大公约数是公共利益
水管没换成,是因为邻里间对换水管缺乏共识。而有了共识,比换水管更难的事都不是问题。凌云街道负责人认为,小区自治中,最大的公约数是公共利益。只有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协同共治的局面。
闵朱小区在10年前只有10辆私家车,到了2008年,居民私家车达200多辆,塞满了小区。“万一发生火警,连消防车都没法开进来。”“小区道路归小区全体业主所有,停车人不能无偿地占用属于大家的道路。”业委会的看法得到了居委会、物业和居民的认同。业委会、物业、居委会在征询居民意见后,决定对停放小区的车辆实施登记和收费管理。
200多辆车从不付费地随意停放,到付费并按规定停放,这个转变很难。告示贴出去了,但来登记、付费的人寥寥无几。在居委会的支持下,在七八月的头10天,业委会、物业和居民志愿者每天在小区的门口守候,进来一辆、登记一辆,登记一辆、收一辆车的钱。多数车主按照规定登了记,交了停车费,还有10多位车主认为自己开的是公务车,迟迟不肯交停车钱。为了核实公务车的情况,蔡爱丽把电话直接打到某公务部门,说:“只说事,不说谁,打电话问这个部门的领导,是否应该交停车费?”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蔡爱丽再回过来找这10多位居民谈收费的事,最后200多辆车全部解决了登记、收费问题。“小区自治,讲究的是规则面前居民平等。”蔡爱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