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据。任官50余年,以学问文章名重朝野,学者咸与之往来,托庇门下。他胸怀坦率,性好滑稽,骤闻其语,近于诙谐,过而思之,乃是名言。
纪晓岚一生,在文化事业上做了两件大事情,一是编纂了《四库全书》,二是写了《阅微草堂笔记》。前者的价值,就不用说了,《阅微草堂笔记》是他的晚年之作,一部志怪小说式的著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其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就以上两件事而言,纪晓岚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相当精深的。
此幅《楷书论书一则》(见右图),尺寸:130×62cm,绢本。题识:河间纪昀。钤印:河间纪昀、观弈道人。释文:清臣楷法冠出唐世,识者尤以行书为其第一,结构更觉飞动,相传大字瀛洲帖为宋宣和御府物,元初藏张与可处,后具王芝、鲜于枢等六跋,乔篑成题名,各朝传换有绪。
颜真卿的楷书在唐朝首屈一指,尤其是他的行书可称第一。其结构纵横有像,低昂有态。他的大字《瀛洲帖》为宣和皇帝收藏的物件,元代初期被张与可收藏家中。随后,王芝、鲜于枢等名家又相继题跋,传承下来。纪昀的题识,说的就是这些事。
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书家大多受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纪晓岚也不例外。此楷书论书,书写流利、圆融,显得雍容华贵,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以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由此观之,纪晓岚不愧为清代书坛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