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宁波有位种田好手名叫余游园,他很有经济头脑,除了种粮食之外,每年还会精心腌制咸菜,装船运到松江去卖。
他的船停泊在松江西门外河边,咸菜摊就摆在长桥头的一家中药店门前。由于他腌的咸菜质优价廉,为人又和气,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年复一年,赚来的银两都存放在这家药店里。
游园公50多岁时,4个儿子成了家,而他年岁已老,打算不再长途跋涉到松江卖咸菜,就请药店老板结清存款,可老板根本无力还清本金和利息,况且老板也想叶落归根回到宁波老家安度晚年,就把药店抵账盘给了游园公。
余游园喜不自胜,当即返乡,邀请族内懂得药材生意的人前来管理。为了使药店开得成功,他以余氏为“姓”,以“天禄同寿,成德长生”为意,定店名为余天成。
这就是上海滩建店最早、牌子最老的“中华老字号”药房——余天成堂的来历,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比童涵春堂还早一年。
自招牌挂起来后,药店生意日益兴隆。按老一辈人的说法,是他“命好”,可实际上与他规规矩矩卖咸菜的声誉与严格的管理分不开,他的二十四字办店方针“道地药材、修制务精、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名医坐堂、治病救人”流传至今。
余氏传承了余游园、余全吉、余修初、余五卿和余鲁珍五代人,长达121年,声名远播上海、苏杭一带。第三代传人余修初更被聘为胡庆余堂首任“阿大”,配合胡雪岩创下了江南药王伟业。
当年,余修初之所以能安心离开松江赴杭州去大展宏图,主要是因为店基已稳,后继有人。店内除了出售中药外,还以“鹿鹤”为标记,自制独特秘方的丸散膏丹供应于市,成为市民日用补药或分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可惜余鲁珍因挥霍无度、赌博负债,被迫将药店盘给了姻亲邵佐宸,邵氏潜心钻研,反将招牌发扬光大。经几代人的心血和积累,1931年,余天成堂校订成《丸散全集》三大本,及《丸散膏丹全集》一本,内含秘方488种,形成了独特的“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
抗战时期,老店二层小洋楼被日机炸为灰烬,邵家在大世界斜对面开设了“分号”,1939年回到松江原址搭建简屋复业,1946年翻建小屋重新开业之日,可谓盛况空前。新中国成立后,余天成堂改为公私合营,1992年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开办了自己的中药饮片厂。
今日的余天成堂逐渐复兴中医药传统项目,是本市首批入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5家中医坐堂门诊部之一,除了松江本地外,闵行、青浦、奉贤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百年老店盛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