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实力”不容小觑
地处长江流域黄金水道和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黄金海岸“T”型交汇处的宁波,地理优势十分明显。其总长1562公里的港口岸线占据了浙江省的30%以上,可开发的深水岸线长达120公里以上。
“目前,我们港口货物的年吞吐量已达到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51.2万标箱,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基本确立宁波港作为我国深水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的地位。”柴利能告诉记者,宁波依港而建、因港而兴,依托独一无二的港口优势,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工业带正蓬勃发展,石化、能源、钢铁、汽车、修造船等临港产业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实力”不容小觑。
“宁波活力”源自绿色
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的城市实力和活力。在柴利能看来,要保持宁波的实力和活力,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至关重要。
近年来,高污染的铅酸蓄电池、电镀、印染等行业相继退出宁波,造纸、化工、再生有色金属熔炼、铸造、农副产品加工、废塑料加工、金属表面酸洗、化纤等十大重污染行业一一得到整治提升。以环保助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型格局正逐步建立。
柴利能介绍说,宁波目前正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阶梯水价、电价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绿道网和公共绿地建设。“下一步,我们还要大力实施清洁水源、清洁海洋、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专项行动,开展沿海滩涂、河流湖泊、重点海域的生态整治修复。”柴利能表示,力争到2016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28天,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让全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讯员 边际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