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冬令热线
     
本版列表新闻
药品购买服用忌望“名”生义~~~
药品购买服用忌望“名”生义~~~
药品购买服用忌望“名”生义~~~
药品购买服用忌望“名”生义~~~
药品购买服用忌望“名”生义~~~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品购买服用忌望“名”生义
专家:买药应有医生指导
陈杰
  市民陈先生患有高血压病,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来控制血压。最近,由于工作劳累、压力大,他经常出现心悸和胸痛,于是自己到药店买了一种名叫“心痛定”的药物,结果服用后,症状不但没有好转,还出现头面浮肿、恶心等症状,致电本报“冬令热线”咨询。专家表示,硝苯地平与心痛定本是同一种药物,过量服用导致发生不良反应。

  如今,药品的种类、名称繁多。许多市民在买药时,往往只看药名,忽视药品说明书上的“作用与用途”或“功效与主治”。

  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药物“名不副实”。比如,常用的“小儿安”,主要含有磺胺甲基嘧啶、磺胺脒、碳酸氢钠等,主要用于消炎及痢疾,并不是小孩吃了这个药就会不哭闹、变安静。又比如“人参再造丸”,给人的印象是可以妙手回春,有人把它当作补药吃,其实这种药是治疗四肢麻木及中风的。

  专家分析认为,药品的取名方法很多。有的以药物化学成分命名,像西药根据药品的化学结构命名,如硫酸亚铁;中药则以主要药材命名,如木香槟榔丸、益母草膏等。有的药品则以效能命名,如胃舒平、降压灵、安神补心丸等。还有的药品将名称与疗效结合起来命名。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取名方法,同一种疗效药品就有可能有几个名字,购买药品一定要多询问并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望文生义最可靠的办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购药服用。 

  本报记者  陈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评论
   第A09版:冬令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焦点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读者俱乐部
   第B20版:读者俱乐部
   第B21版:读者俱乐部
   第B22版:读者俱乐部
   第B23版:读者俱乐部
   第B24版:读者俱乐部
12331食安投诉当月办结逾九成
专家:买药应有医生指导
沈晓明副市长明做客本报冬令热线
食安知识知多少
广告
新民晚报冬令热线A09专家:买药应有医生指导 2012-12-25 2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