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片盒里有一张很普通的名片——姓名“王明贵”,头衔是“新兴废旧物品回收站经理”,下面有地址和手机号码。最近我整理手头的东西,丢弃了不少没价值的名片,这一张名片却没扔。它让我想起干任何事,只要肯努力,都能做出好成绩。
我收下这张名片是九月一个星期天的傍晚。上班族到了周末也不清闲,得收拾收拾屋子。下午打扫停当,妻子吩咐我把车库里的废品卖了。总共六七平方米的小车库,放进两辆自行车即已显得拥挤。过了一夏,那些废书本、旧报纸、硬纸箱、饮料瓶乱成一堆,的确非处理不可了。
卖废品对我来说是小事一桩。花了几分钟把那些东西捣腾出来,然后到小区门口叫一声:“许大姐,收废品来!”许大姐便拿着秤、绳和编织袋随后跟来。许大姐今年50岁出头,她原本是农村妇女,家住城郊结合部,属于一个叫新兴的镇子。这些年城区迅速向外扩展,他们那儿也被征地,被拆迁,而后被安置。之后他们成了这座城市的边缘人,不再种田,在城里找事情做。许大姐就和她丈夫收废品,去年又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城南买了一间门面,丈夫平常在门市坐镇。
我们南苑小区从一开始就成了许大姐的根据地,小区建成六年来,她早已跟这里的绝大多数人熟悉了。有她在,居民们卖废品真方便,随叫随到。许大姐为人诚实,算账仔细。小区里谁家若是有什么大事小情,她总肯热心帮忙。她的岗位就是小区门口的一辆三轮车,人离开时车也不用上锁,从保安到居民都会替她照看着。
许大姐动作麻利,不一会,就把那些书报纸箱捆好,分三捆称了,又把饮料瓶一一清点装进大编织袋里,最后算帐,总共35元3角。付给我钱时,她还特地解释:“最近旧书旧报的价格每斤降了一毛钱,要不还能多点。”我说:“这就可以了,能给孩子买两本新书呢。”带上车库门,我刚要走,许大姐喊住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片递过来,说:“这个给你……”
我一看,是张名片,又仔细看了看,问:“‘王明贵’?你家老头子吧?”许大姐点点头,接着做了一番解释:她儿子去年国庆节结的婚,小两口都是中学老师,媳妇最近要生产了。她跟老头子一商量,产妇和婴儿得有人照应,至少几个月她不能到南苑小区收废品了。怎么办呢?还是老头子想了个主意,印一盒名片,给小区各家各户来个广而告之。如果哪家需要卖废品了,可以打个电话,老头子马上赶过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区的住户们,因为有时候废品多了堆在屋里真挺闹心的。
名片上印什么内容呢?老两口又跟儿子、媳妇一起合计。老头子首先提出,就用许大姐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许大姐不同意,说,往后几个月主要是靠老头子跑这一块,何必再绕个弯子呢?儿子表示赞同,并且建议给门市起个响亮的名字,叫“新兴废旧物品回收站”,还得给老头子封个体面的头衔,叫经理。老头子听了,一拍大腿,连声说好。
说到这儿,许大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得合不拢嘴:“我当时就一千个反对——就他那样,还经理哪?可是我家儿子媳妇给他撑腰呢,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收废品就不能当经理啦?将来说不定还能当总经理呢!咱不能灭了自家的志气不是?’就这样,这两天我开始给大家发名片,已经发好几张了,不瞒你说,挺难为情的。”
我也给逗乐了,说:“许大姐,你儿子媳妇说得对。你看你在我们小区收废品,辛辛苦苦,方便了大家,自己也挣了钱,谁小瞧你啦?甭说了,这张名片,我一定好好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