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很多珍稀的名书画能流传至今,其中有很大的一个因素,与同时代的书画名家曾进行过临摹有关。在古代,同时代书画家们的摹本被世人称为“下真迹一等”的艺术品。
只要翻开中国书画史册,就不难发现,一些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书画“传世名作”,就是靠“摹本”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的。例如王羲之那幅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靠古人的摹本而呈现其当年书法风采的。而且唐代书法家的几个摹本都很可观。
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动画设计师姜一鸣教授,擅长古今人物绘画。近年来,他利用自己多年来对古代人物造型中丰富的线条、人物衣着服饰和其姿色神韵的把握,摹绘了一批例如《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唐代人物名画。特别是对《虢国夫人游春图》这幅至今学术界认定唯一的唐代画本真迹的名画,他摹绘时用力最深。
《虢国夫人游春图》,现在所存的此画卷为宋代摹本,原作已失传,但这摹本犹存盛唐风貌。《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曾藏于宣和内府,由画院的高手临摹装裱,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王景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都有著录,为流传有序的唐宋名画中稀有的瑰宝之一。
数年来,姜一鸣对此幅唐代名画共计摹写过十多幅,不仅将这幅古代名画中声色人马及场景摹写得与原画毫无二致,且更为细腻生动,鲜明突出。因原画存世至今已千年之久,难免原画中的人物线条及衣着的色彩等会因岁月沧桑的磨洗而褪却光泽。姜一鸣摹写中更注重一点笔墨的强化,使古画在原古朴韵味上添得一抹鲜亮。
在民间收藏界,要收集古代名画真迹不易。但我们如今的收藏和赏玩若能按照“最初的摹本是古代留一副本(摹本是下真迹一等的画作)”的观念,关注并收藏一些当代知名画家古代名画摹本的话,那是物有所值的。
对于喜欢收藏的人,买不起原作,买个摹本欣赏,亦为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