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6年中、美、日等六国科学家联合在长江流域对白鳍豚科考后,2012年11月到12月,中国首次启动大规模科学考察江豚种群行动。44天里,科考队往返长江宜昌至上海江段,搜寻了3400公里,但通过目视仅发现了江豚380头次,声学考察发现了江豚172头次。
与2006年的考察相比,这次发现的江豚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分布更趋于集中和“斑点化”。一小群江豚只能在流动的水体里孤岛化生存,水上家园四分五裂,严重影响江豚种群的繁衍生存。根据初步统计结果,长江现存的江豚可能只剩下千头左右,生存现状已极不乐观,甚至有专家建议将其列入“极危”级动物。
【将来时】
江豚的生存状态受到威胁,和长江上航运密集、长江中下游水文状况变化、适合江豚栖息的洲滩区减少等因素有很大关系。要留住江豚的“微笑”,人类要担起更多的责任——少一些毁灭性捕鱼方式;少一些工业带来的水体污染;更要少一些“骚扰”江豚的大功率的挖运砂船等。未来,“拯救江豚”科考队将根据考察最终报告,为农业部出台《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并对现有豚类保护区的范围、功能区调整以及新建保护区等提出建议。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