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德国指挥大师沃尔夫冈·萨瓦利什(Wolfgang Sawallisch)于2月22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格拉骚他的寓所内逝世,享年89岁。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公布了大师逝世的消息。
萨瓦利什被誉为“最后两位老牌的德国指挥大师之一”(另一位是库特·马舒尔)。所谓老牌,也就是经由德国宫廷乐队长(Kapellmeister)体系严格培养出的指挥家。这类指挥家从地方小型歌剧院的声乐培训师起步,之后进入乐团。他们对手中作品的每个音符都了如指掌,同时也是技艺高超的钢琴家,对交响乐和歌剧无所不通,并善于训练乐队。
一件小事可以反映老牌指挥家的魅力:1994年2月11号,一场暴雪把费城交响乐团的大部分乐师和合唱团员困在路上,无法赶到音乐厅。为了确保演出照常进行,萨瓦利什决定另辟蹊径。在音乐会开始前,萨瓦利什对听众说:“大家正在经历的是一场非同寻常的音乐会,即便对我来说也是如此。这是我的世界首演——用钢琴伴奏的音乐会版歌剧。我以前从未尝试过,让我们看看效果吧。”接着他亲自弹奏钢琴,为到场的女高音、男高音和部分合唱团成员伴奏《汤豪舍》的节选以及《女武神》的第一幕。这场音乐会的效果是,无论媒体、乐团还是听众都进一步坚信,萨瓦利什是一位国宝级的音乐家。
萨瓦利什的曲目偏向传统,海顿、莫扎特、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都是他的拿手绝活。人们有时称他为保守派。对于支持者来说,萨瓦利什的音乐从来不会锋芒毕露,而是闪耀着睿智和深邃的光芒。他的传世录音包括和施瓦兹科普夫合作的理查·施特劳斯《随想曲》以及与德累斯顿、费城两乐团先后录制的舒曼交响曲全集。
萨瓦利什1923年8月26号生于慕尼黑。11岁时在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看了一场《汉塞尔与格莱特尔》,遂立志要当指挥,接下来便在维特斯和慕尼黑的音乐学校系统学习和声、对位、作曲和指挥法。
1947年获得音乐学院毕业证书后,他在奥古斯堡谋得一份职位,这也让他有机会亲历歌剧演出的各个方面,奠定了他作为歌剧指挥的扎实基础。数年后,他受邀赴亚琛歌剧院担任音乐总监(1953-1958),接过卡拉扬和弗里茨·布什的指挥棒。30岁时萨瓦利什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最年轻的客席指挥家,34岁登顶拜罗伊特音乐节。其后的任职先后包括威斯巴登、科隆、维也纳交响乐团、汉堡爱乐乐团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艺术总监。
1971年,萨瓦利什被任命为德国最优秀的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监,长达20年。1993年他远渡重洋,接替里卡多·穆蒂出任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直到2003年退休。
萨瓦利什曾四次到中国演出:第一次是1984年9月末,他率领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全班人马在上海市府礼堂演出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据前辈回忆,这是上海首次引进全本制作的西洋歌剧演出。10月初移师北京天桥剧场。这是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到访中国演出的全本歌剧。而之后三次都是与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会——1993年5月、1996年和2001年5月。
萨瓦利什还是第一位把郎朗带回中国演出的指挥家。2001年5月,将告卸任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萨瓦利什最后一次造访中国,履及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当时正逢郎朗加盟Telarc,出了第一张唱片,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萨瓦利什携郎朗随团访华,演奏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促成郎朗的衣锦还乡。